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潜山市割肚学校党支部组织学生参加“百年关辉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为主题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活动,六年级林忆霖同学的参赛作品《三代人的“三味瓶”》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小作者通过祖孙三代人的生活对比,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直奔小康。小作者在赞美新时代、新社会、新生活的同时,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篇征文荣获潜山市征文比赛小学组二等奖,并选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校师生无不称赞“这个小孩不简单”。
(林福生 陶华生)
附:
强国征文|三代人的“三味瓶”
合上厚重的书卷仰望长空,历史的星空依然闪烁,我们一家老中少三代人融入其中,感受着那过去与现代的苦辣酸甜……
三味瓶之——苦
暑假,我都端着小板凳跟着爷爷,爸爸一起在院子里乘凉,我总是边仰望星空边听爷爷诉说着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爷爷的童年,给我感觉就一个字“苦”。爷爷告诉我,在他童年时,家里非常穷,总是吃不饱饭,更别提上学了,一直到12岁,爷爷才上小学,每到放学时,爷爷总是饿得前胸贴后背,头晕眼花,在爷爷的描述下,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用土坯垒起来的小矮屋,房子前面的石头上坐着一个小男孩,正用自已的腿当作桌子,手里握着短小的铅笔头写着作业……爷爷告诉我,当年的小屋,灰暗而简陋,连根蜡烛也没有,只能借着一缕缕射进来的阳光才能勉强看得清楚,那个时候,只要能吃上一碗浓稠的稀饭就相当奢侈了。
三味瓶之——淡
爸爸的童年,那可要比爷爷幸福多了,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春天一到就去田野里放风筝,夏天去河里游泳,秋天推铁环,冬天去冰地里滑冰……爸爸出生于80年代,生活水平和建国时期相比,有很大的提高。爸爸一家四口人在10平米的屋子里,吃的都是奶奶亲手种的蔬菜,穿的都是土布衣裳,破了就缝缝补补接着穿,爸爸穿不上的,还要留给叔叔穿,那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也很简单,条件好一些的人家才有自行车,出门一般靠步行。爸爸每天背着奶奶做的布书包,步行几十里路去上学。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是生活很安定,家家户户能勉强填饱肚子,大家也就比较满足,所以,在我看来,爸爸的生活滋味就一个字“淡”。
三味瓶之——甜
相比之下,我的童年生活好比是掉进了蜜罐里,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我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自己拥有一片天地。新式玩具让人眼花缭乱,书橱、书桌还有配套的学习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每天我都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精彩要闻,学习更多的知识。我想要什么,家人几乎都能满足我。每个季节,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买新衣服。为了丰富我的课外生活,爸爸妈妈不仅给我买大量的课外书籍,还经常带我出去郊游……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可以用“甜”来概括。
出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也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真实含义,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应该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星星火炬,鲜艳的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小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更加应该努力学习,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花开花落,斗转星移,爷爷,爸爸以及我的童年“三味瓶”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它会承载着我的梦想,我的希望,一直流传下去……
(作者:安徽潜山市割肚学校六年级林忆霖;指导老师: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