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宿松县长铺镇中心小学以多种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努力打造活泼生动的党史教育思政大课堂,让党史教育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性。
结合课程特点 感悟党史教育大力量
该校充分利用语文、思想品德、班会等课程教学研讨契机,发动教师立足文本素材或学科特点,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引领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学生心田。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党史相关的课文,例如《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这些都是鲜活、现成、有力的党史教材。”该校教务主任徐声喜说。
该校502班教师王亚楠教学《军神》一文时,在组织学生搜集主人翁刘伯承的相关资料及北伐战争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让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而从内心滋生出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除此之外,该校还充分利用思想品德和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党史类视频,聆听党史思政课,接受党史教育。
5月中旬,该校结合首届“校园读书节”,邀请本土作家走进校园,给200余名毕业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党史思政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思政课堂结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读书故事,告诉孩子们应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勤奋学习、好好生活,长大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教学方式 探索党史教育新途径
该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初心,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堂的新途径。
该校结合当地安烽山、含苞山烈士墓和宿松县烈士陵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现场体验教学。清明节前夕,该校少先大队组织多名少先队员到安烽山朱仁保烈士墓,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在烈士墓前,孩子们了解了朱仁保烈士掩护战友壮烈牺牲的经过、解放军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深情,明白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他们是学习的榜样。”
该校还多次开展学生党史故事演讲、“红色诗文”诵读、红歌合唱比赛、建党百年绘画展览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在学校和老师们的组织引导下,该校学生读红色文章、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画红色图画,全面深入学习党史知识,从思想和灵魂上接受洗礼,知党史、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政教育必须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出发,让党史知识和思想真正深入学生心灵,从而让他们坚定思想之基、铸牢民族之魂。”该校校长虞其昌说。
立足学校实际 打造党史教育好文化
该校充分依托学校宣传栏、LED屏、校园广播、黑板板、学校公众号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大力营造“青少年学党史”的浓厚氛围,让党史学习教育不限于课堂、不囿于教室,全力打造“大思政课”校园好文化。
在该校宣传栏,整整齐齐展出了《爱我中华》、《华章》、《党旗飘飘》、《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等20余幅党史类学生书画作品。在该校LED屏上,不间断滚动播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等宣传语。
每天早晨7:30—7:50,孩子们入校之时,该校的校园广播就准时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等童声演唱的红歌。悠扬悦耳的歌声,如汩汩清泉,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孩子们读书创作的兴趣,该校于2018年创办了名为《长风》的校刊,每年分春、夏、秋、冬四期印刷出刊,专门刊发学校师生的文字习作和书画作品。2020年,当新冠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长风》校刊出了一期纪念抗疫胜利的特刊,刊载了100多篇(幅)师生们撰写的歌颂平民英雄和抗疫精神的图文作品;2021年,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长风》又出了一期建党百年特刊,刊载了100余篇(幅)师生们歌颂党、赞美祖国、讴歌新时代的文章和绘画……正是这样,该校从视觉、听觉及文字、图画等多种感官、维度出发,大力营造立体的红色教育氛围,让思政教育成了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
“这些党史思政课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很好地诠释了百年党史中蕴藏的真理。”该校党员教师蒋方林说,“我将继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领孩子们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黎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