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教育民生政策的贯彻力度,取得社会、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支持,增进育人共识、形成育人合力,宁国市西津小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后服务,做到寓教于乐,荡起“双减+课后服务”双桨,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护航。
一、以学期时间为节点,精准衔接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社团混班编排,组织开展针对性课后服务,例如箜篌、中国画、民族舞蹈社团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采用“有趣味、举例子、有答疑”的辅导形式,让孩子们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二、以学生需求为依托,寓教于乐
古筝课上,筝韵悠悠,学生们对每周课后服务的学习时间都格外珍惜,早早来到教室、缠好甲片、活动手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一个个认真的模样真美!课堂上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赏析古人音律、领悟筝味琴韵,仔细观察老师示范的各种弹奏指法技巧,并坚持练习。古韵筝鸣,孩子们在学习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发扬了民族艺术,更是素质教育环境下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均衡发展的具体体现。
三、以家长满意为目标,润物无声
有了课后服务这一民生工程,孩子在学校做作业有老师监管和督促,很快就能完成,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向老师请教,遇有重难点问题,老师也会再跟大家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完成作业的效率、巩固了知识,回到家后,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亲子活动或者做别的事情,这样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感到轻松。(余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