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父母的格局应该是什么样的?10月30日晚上7:30,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西校区和美家校共读《父母的格局》家校共分享会,给了明确答案。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西校区教师胡付彪携56个家庭,共130人参加了会议。
主持人和美班班长丁楚洋同学以问题的形式“您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格局的呢?您又想通过怎样的养育方式来影响和引导您的孩子呢?”带着与会者一起进入了家校共读分享书目《父母的格局》,并宣读了本次会议的流程。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未来多精彩。孙若萱爸爸从多角度讲述《父母的格局》这本书。格局,是一种认知,是一种趋势。而父母不仅要管好孩子,还要管好自己。有信念,做孩子的榜样;有视野,关注眼前,放宽世界。父母的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印象,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你的孩子是谁的?你想让你的孩子怎样度过他的生命?叶思墨妈妈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思墨妈妈反复读了《父母格局》后,从字源探究“教”是学校的意思,是一种外围的教育,也是一种硬实力;而“育”是父母的教导,是一种软实力。真正的硬实力是在理解、分析、计算、写作、演讲、口头能力上的能力,真正的软实力是在特长背后的品格,特质和精神。关于优质人是怎样的?叶思墨妈妈先从“人”这个字开始讲述,如何成就大写的“人”,优质的人。关于第三种力量是什么?叶妈妈结合自家经验,展示了带领思墨在亲人和学校之外接触更广泛的人、事和物的丰实收获,给大家丰富的启发。
何思齐爸爸和徐宗恒妈妈做了点评。何思齐爸爸分享自己的感悟,特别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高度的自律来自于高度的自尊,孩子的自律也来自于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的建立,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做基础,再加上家长的信任,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都会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
徐宗恒妈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视野需要攀上高山,然后把肩膀让给孩子,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我虽然没有像黄老师那样的博学和丰富的阅历,也没有思墨妈妈这么深厚的文学修养,但是我可以选择陪着孩子一起走一段上山的路。”
英语老师俞铁君老师从英国考文垂大学研究生留学归来,先后获得全国全国第十六届小学英语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经开区聚焦课堂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他讲述了他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英语学习环境非常的落后,从六年级才开始上,几乎是零基础,那时更没有点读笔这些查资料的工具,英语几乎只是一门副科,“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俞老师也把英语努力学得非常好,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英语学好!”
随后,胡付彪老师讲述了自己与和美班相处的66天,跟每一个家庭线上线下交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稳步进步,看到56个家庭的积极主动。他从未来学习的样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父母的角色和美家校共育模式四个角度,全面展示和美班家校共育成果和打算。他说成功和失败的之间只有一句话的距离,那就是——“我没有时间”。“我们需要去寻找用20%的努力就可得到80%的效果的领域,集中精力解决少数重要问题,而不是解决所有问题。如何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前提是让孩子快乐,基础是让工作进步,如果要加强的话,就是要让家庭幸福。要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有一位好父亲。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妈妈的脾气里藏着孩子的安全感。”
为了让和美班56个幸福家庭飞轮转得更平稳,胡老师和家委会精心谋划,开拓了和美幸福教育的四个途径:家校共读分享会、系列精品课程、小区学习共同体、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每月共读一本书跟孩子齐学共进,通过三年系列精品课促进智慧父母成长,通过小区学习共同体让“一辈同学三辈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孩子和家长带到更广阔的天地成长和承担。
最后自由发言环节,伍江瑞同学从分享里知道了父母对孩子们的用心,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去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也应该与他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不辜负老师们与父母的良苦用心。
家委会王梓鑫爸爸也做了总结:在孩子变得更棒以前,父母必须先做得更棒;相信孩子的“内在成长的力量”,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呆一会儿,让他承担并感受犯错中成长;每个孩子的培养都要因材施教,不能完全复制;格局教育就是给孩子榜样、视野、信念和内在的力量,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和强大。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四年级和美班家校共读第二期分享会落下帷幕,如何提升父母的格局?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家校携手进步,拥抱教育的幸福完整。
(李木子 马昱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