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大班后,幼小衔接是孩子们特别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关于小学畅想记系列课程故事正在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四里河畔园大三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故事缘起
升入大班的第一天,老师开心地祝福每位小朋友光荣升班,并感慨的说道,“大班是你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生活,大家要珍惜哟。”诗诗问:“老师是不是我们大班上完就上小学了?”孩子们听到诗诗的话后顿时沸腾起来了,“我哥哥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呢。”“我妈妈说要给我上幼小衔接班。”
《指南》指出要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就这样,大三班开始了小学畅想记系列课程故事。
我的猜想
我心目中的小学
在孩子的心目中充满了对未知生活的好奇,孩子们或多或少的听过别人讲述过小学的故事,但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描绘了“我心目中的小学”。每个孩子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梦想中的小学。
教师小结:孩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儿童认为小学更大,建筑物更高,人数更多。这也说明孩子对小学的认识是大概意义上的、笼统的形象。
《指南》教育建议指出:教师要带孩子们讲讲关于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之情。
小学一百问
“你们知道小学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关于小学你们最想了解什么呢?”
宝贝们用自己的画笔纷纷记录了自己心中对于小学的疑惑和担忧。
教师小结: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小学的种种不安,包括对学校教育的担忧以及对教师严厉要求的恐惧。比如:小学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凶不凶?小学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小学的书包里到底为什么那么重?小学里面怎么吃饭睡觉等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对入小学抱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因此,我们决定对于小学的认识还要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实际调查
(一)我是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
小记者任务驱动式的内在学习,可以改变孩子原来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大三班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先用绘画的形式列出了自己想要采访的内容,接着孩子们化身小记者,淡定从容地采访身边的哥哥姐姐们。大三班的小记者们不断聚焦问题、在深度思考和大胆表述中不断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获得个性化的经验。
教师小结:《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孩子们通过小记者的游戏形式,面对面的与大哥哥、姐姐交流自己心中的疑惑与关心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真正关心的内容,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比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
(二)小学VS幼儿园——区别大梳理
“你们化身小记者,实地采访了哥哥姐姐们,现在你们觉得幼儿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梳理了自己的采访调查表。如:小学生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睡觉;每天会上很多节课;书包里会背着很多书、笔、本子、水杯等东西。通过梳理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对于小学生在哪吃饭、睡觉最感兴趣。
教师小结:孩子通过亲身经历,亲眼观察、进行学习。幼儿仅仅被告知某事,孩子就不会真正地产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因此,老师需要创设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孩子亲眼去看、亲自去尝试,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当孩子会用自己的逻辑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更强。
小学体验馆诞生记
《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获得整合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搭建支架,让他们直接感知、主动探究、亲身体验,自主连续地建构经验。
因此,我们决定在班级开创一个小学体验馆角色区——我心目中的小学。
(一)小学取名记
学校叫什么名字呢?孩子们基于前期课程故事的经验提议,班级每个孩子都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学名字,最后大家投票。
说做就做,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纷纷拿起画笔为我们的小学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最终在众多的名字中我们通过举手表决、孩子代表计票的方式推选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学名字——糖果小学。
(二)小学初体验——游戏第一周
孩子们期待已久的糖果小学开学了,孩子们异常兴奋地走进班级教室。大家玩得非常开心,月月却哭了,还有的貌似有点生气。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进行了游戏记录,大家最困惑的几个问题分别是:“我是老师,可是大家都不听;他们老是在那里跑来跑去的,我说话他们没人听;为什么他是老师,我也想当老师;教室里大家都想去黑板上画画,好吵、好挤。”
针对孩子们实际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讨论,最终大家决定,自己设置角色挂牌,在游戏开始前大家商量决定角色分配。孩子们根据前期采访经验设置了五科老师:语文老师、音乐老师、英语老师、体育老师、数学老师。另外在班级的学生中大家还设置了一个班长角色。
糖果小学进行中——游戏第二周
在前期游戏经验和环境的适应后,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开展了“糖果小学”角色游戏。在这一周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我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去小卖部买东西,我嗓子都喊哑了;老师上课没人听,他们一会去买东西,一会玩尺子;我是老师,可是我一直没搞到上课;
教师小结: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取决于是否熟记信息,而是看幼儿有没有自主去探索、思考和尝试。糖果小学系列课程故事将继续延续,它将随着幼儿的探索、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生成和发展。
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活动中的幼儿积极主动、专注投入、深度探究的自然状态。他们的观察发现、表征表达、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始终秉持“儿童立场”,细心观察,辨析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游戏未完,仍在继续中......
撰稿:张婷 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