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厨房的菜叶、客厅的果皮、书桌上的铅笔屑、卧室内的花生壳……这些每天都会产生的生活垃圾,怎样进行分类?最终都去了哪里?带着这些问题,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2022级14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陈丽老师的带领下,于2月3日来到合肥市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小小的塑料袋,大大的垃圾桶。同学们从身边开始,了解这些生活废弃物走向的第一道流程。来到了合肥市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后,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现场参观、了解装修垃圾的产生、前端分类、堆放及运输的全过程。
厨余垃圾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可以生产肥料;同学们学习中产生的废弃纸张,一吨废纸的利用价值,相当于三百公斤木材。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增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理念。高天宇同学说:“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平时我们随手一扔的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他表示,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每周参加一次环保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朱沁涵同学在实践活动中感叹,“垃圾分类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
同学们从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这便是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今后将发挥班训“卓越通达”的精神,做有担当的卓越通达好少年!(朱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