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国铁建国际城校区二(11)班充满欢声笑语,由陈诺一同学带来的“迎接春天的一抹蓝——扎染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一起去看看吧。
陈诺一同学在课下体验到扎染艺术,并了解到扎染的知识,扎染技艺的历史起源及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她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扎染活动的魅力,并想把这兼具趣味性与传承性的手工活动和同学一起分享,共同了解这个传统文化。因此向老师提出开展活动的想法,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丰富的材料,在班级上开展了“迎接春天的一抹蓝——扎染”课程。为让孩子们了解扎染技术,诺一的微课堂就此开启了。
首先诺一同学在课前准备好扎染的所有材料,以及制作好操作视频,详细介绍了手绢折、扎、结、浸、染的工艺流程。诺一同学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各样的扎花形式,如长条分段扎结法、中心点,分段扎结法等……因为扎结不一,染料浸染程度不一,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确保同学们学会扎花基本操作后便开始了正式的扎染活动。
经过对扎染的初步了解,同学们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开始了扎染初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圈而坐,一边制作一边讨论,确定好组内人员分工后,诺一将精心准备的扎染所需的手帕、染料等辅助工具 一一分发给学生。
在诺一的影响下,小朋友们互相积极配合,相互交流,通过弹珠、皮筋、夹子等辅助工具制造出不同的褶皱,再均匀地浸上颜料形成各式花色。当解开皮筋、夹子后,把手绢展开的那一瞬间,小朋友们都发出了欢呼声,原本普普通通的白手绢此刻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如同破茧化蝶般绚丽多彩、魅力非凡。
在小组合作扎染后,小朋友每人拿一块专属的小白布,同学们互帮互助进行扎花,有的同学能够举一反三,以视频里讲述的扎花工艺为基础,研发出新的扎花方式。扎花之后便到讲台上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沾染,每个人的作品都是与众不同的,小朋友拿在手里兴奋不已。
第一次尝试扎染的每一个同学与自己扎染后的手帕进行合影,然后将其依次排开,晾在窗外的栏杆上,让他们一起迎接春天。
扎染在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自然的朴素美,在欣赏和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让传统艺术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历史的传承从不是一句空想的口号,行动起来也没有那么繁琐与枯燥。只有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能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去传承、发扬。
撰稿:陈诺一妈妈 宛老师 摄影:陈诺一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