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敢于探索的欲望与兴趣,2023年2月16日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城市之光分园小班年级组开展了“有趣的静电”快乐大放送活动。
初探——静电的力量
老师准备好两个盘子,其中一个盘子里装着剪好的小纸屑,另一个是空盘。老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么能用一支画笔,将纸屑从一个盘子里移动到另一个盘子里呢?只见孩子们用画笔挑纸屑,想挑进另一个盘子里,可是纸屑还未“站稳脚跟”,就轻轻从画笔上掉落,怎么办呢?孩子们抓耳挠腮时,老师将画笔在头发上进行摩擦,然后靠近纸屑,纸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吸在了画笔上。孩子们对此不可思议,迫不及待要试一试。孩子们兴奋地当起了“搬运工”,将画笔在头发上疯狂摩擦后,一点一点将纸屑进行运送。通过小实验,孩子们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和“静电吸附”现象。发现通过摩擦后由于静电感应,没有静电的物体,靠近静电物体的一边,会出现“静电吸附”神奇的现象。
再探——静电真好玩
静电还有哪些好玩的游戏呢?孩子们在教室里继续寻找关于静电的游戏。有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将一根吸管放在杯子上,另一根吸管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吸管,发现静电的作用下,瓶子上的吸管会转动起来;有的孩子发现气球摩擦后会产生静电,也能吸附起小纸屑;有的孩子还和老师一起进行了发明,他们在扫把外套上塑料袋,发现改装后的扫把能吸附起很多小垃圾。
《指南》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静电”这一现象来源于幼儿生活,这次的生成活动让孩子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静电吸附”的现象,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认识了神奇的静电,提高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
(曹艳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