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幼小衔接不只是在大班进行,它融入于小、中、大班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属于小班孩子的精彩表现吧!
喜欢运动
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孩子们非常喜欢户外活动,经常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利于孩子增强体质和提高耐力,老师带领宝贝们每天坚持运动、组织体育游戏,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运动协调
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身体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不仅体现为身体的发展,而且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刺激大脑发育,对大脑的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运动协调能力决定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及影响孩子上小学后的书写水平和体育综合水平。
孩子们的每一天,都由满满的活力开启。老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运动能力及运动兴趣,利用园内现有结构与资源,为孩子打造发掘无限潜能的运动空间。孩子们在运动中丰富了运动经验,发展了各项运动技能。
大肌肉动作
动作是我们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基础,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大肌肉动作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幼儿早期动作能力的基石。幼儿大肌肉动作是由四肢、躯干等大肌肉群发力而产生的动作技能,是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大肌肉动作包括身体在空间移动的动作能力和物体控制的动作能力。
穿过木质吊桥、滚滚转转的轮胎……孩子们使用不同的跨、钻、爬、跳材料反复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肌肉耐力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不断增强,从而大大增强儿身体机能,使之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精细肌肉动作
精细运动能力是日常活动的重要基础,评价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若要心灵手先巧,精细肌肉要协调。
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能熟练使用勺子吃饭,会自己系鞋带、扣扣子。能够用小手揉捏轻黏土,能够画出简单图形、颜色均匀,专注、动作协调地进行绘画、做手工。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使小肌肉群动作逐渐发达,让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有助于幼儿神经系统和心理系统协同活动,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幼小衔接就像一个漫长的故事,我们要相信孩子,用长远的眼光、温暖的陪伴,和他们一起书写其中的每个小篇章。
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持续中有序开展的,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愿我们在幼儿成长的每个阶段,始终追随幼儿、贴近幼儿,用一颗赤诚之心迎接幼儿每一次成长。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路上。
(撰稿:肖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