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它接纳着空气中传来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健康的听力是幼儿感受声音世界的重要途径。今年的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为宣传安全用耳从小做起的理念,教育幼儿爱耳护耳,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开展“减少噪音,保护听力”主题活动。
“小耳朵本领大”
小班年级组通过“认识耳朵”“观察耳朵”“使用耳朵”“保护耳朵”四个环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图片、视频、绘本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了解耳朵的结构和“本领”,知道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懂得耳朵对人的重要性,增强自我护耳意识。
“保护耳朵”
中班年级组通过看图片、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中保护耳朵的方法。
防噪音: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耳朵堵住,并张大嘴巴。儿童最好不用耳机听收音机。
不挖耳朵:不挖耳朵,耳朵里的脏东西生长到足够多时,会自行脱落,无需主动掏耳朵,反之,不洁的工具更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耳朵受伤怎么办”
大班年级组结合相关视频、图片、安全教育平台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向幼儿讲解耳朵受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进水: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朵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耳朵受伤: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消毒时注意避免液体滴落耳道。
绘本推荐《保护耳朵很重要》
3~6岁的儿童对身体和健康的认知尚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正处于成长关键期,书中通过有趣夸张的图片和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以及在身体发生异常情况下应该如何准确地表达,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小贴士
减少带孩子去环境嘈杂的室内场所。
视听设备的音量控制在能听清的水平。
避免孩子使用耳机,如必须使用,控制在30分钟内。
不要经常给孩子掏耳朵,适量耵聍有助于护耳。
呛水、感冒等情况多关注鼻腔,避免液体或分泌物吸入咽鼓管。
耳鼻出现不适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和孩子一起爱耳护耳,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摄影:各班教师 撰稿:汪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