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简介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963年3月,《中国青年》刊出了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
雷锋事迹
人民勤务员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 :“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非常不够的……”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学习雷锋好榜样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今天我们迎来了第60个学雷锋日,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五(9)中队,在中队辅导员李瑶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讲好雷锋故事 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班会活动。
雷锋生活距离我们已经60个春秋,可是在雷锋精神一直在我们身边。何为雷锋精神?五(9)中队的队员们给出了答案。中队里负责学校日常检查的值周队员们将日常工作中为学校同学服务的点滴与收获成长分享给大家,并号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日行一善”,积小善为大善。
葵花小队的队员们还创作了诗歌朗诵来分享他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从儿时的懵懵懂懂、少年不解疑惑再到长大后的坚定信仰,雷锋精神一直是一股强大的榜样力量。
雷锋精神是一面旗帜,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正是雷锋精神这不灭的精神力量,在激励一代代的热血青年,勇往直前,成为道德的模范。让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
撰写、摄影: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