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凝聚发展智慧。2023年4月14日,“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第一期试点工作第一次交流会在江苏常州举行,合肥市大店小学组织教师在线参加“央馆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培训。
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组成员王士进教授作《人工智能技术最新进展及教育典型应用》专题讲座。讲述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及语音合成、测评、翻译等人工智能的技术挑战,技术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拥抱新技术和新应用,学会人机协同,激发大模型智慧辅助能力,超越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和解决问题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郭绍青教授作《人工智能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专题讲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内涵、未来”三个方面讲述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应用,提升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产生应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培训感受
张守功: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聚、理论算法的不断革新、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在很多应用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方式,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变革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
汪敏: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应用,尤其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渗透了伦理、道德、责任等相关问题,需要培养学生从工程的角度学习、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并主动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曾晶: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门跨领域的交叉学科,涵盖了技术、工程、数学、编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多个学科的有机联系。
赵霜丽:通过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过程方法,思考如何去利用这些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具体的问题,如何选择和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问题,如何使用合适的人工智能产品便利人们的生活,从而真正达到服务人类和社会的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合肥市大店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团队对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瑶海区“学在瑶海 活力教育”十大行动之智慧教育赋能行动指引下,立足学校实际发展,面向青少年开展“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