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说课堂是理论知识的海洋,那么社团则是实践探索的天堂。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对广大高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乃至人格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位置。为迎接建党 100 周年,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媒云校校通特推出高校优秀社团系列报道,希望对社团教育、管理和创新模式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实践。
安徽理工大学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是由安徽理工大学爱好航模运动和科技创新的大学生于2012年共同创办,由一群机械、电气以及自动化等专业为核心的爱好航模运动和科技创新的大学生组成。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秉承“以航模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理念,是一个以普及航模基础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宗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科技创新型学生社团组织。
协会秉承“以航模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理念,积极探索协会的发展方向,并引导广大同学参与协会相关赛事。近几年来协会在校团委及各大学院的帮助下,获得“挑战杯”、工程实训、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节能减排等比赛的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并于2017年成功入选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也是安徽高校唯一入选团队。同时获评2017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项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荣誉面前安徽理工大学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没有骄傲,在这称号的加持下协会砥砺前行:2019年4月在安徽省第五届工程实训大赛获得3个省一等奖;2019年5月在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10项个人省三等奖,1项团体省一等奖,9项国家级个人奖;2019年7月在协会传统项目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条挑战赛中荣获省级奖项和国家级奖项各3项,其中对地侦查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19年12月第一届安徽省交通科技大赛上又斩获三项省级奖项!
协会不仅注重学科竞赛的成绩,更加注重对协会成员全方面的培养和对学校组织能做的贡献,每年寒暑假协会都会举办线上培训,协会的学长学姐们会手把手教授竞赛需要用到的技能和逻辑思维,专利撰写、三维建模、PPT制作、演讲汇报,都是协会重点培训的课程,力求加入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的成员都有所收获,都无悔入航科。在学校里也积极配合院团委和校团委,主动要求去淮南当地的各个中小学做科教展演,把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比赛制作的一些作品和飞机,带到学校中去,给孩子们演示其中的原理,让中小学生见识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如何把飞机在天空中做各式各样的动作、盘旋,这可以让他们从小就留下科技创新的印象,对遥远的未来和天空充满向往。
途有好伴,不觉路远
兴趣陪伴协会前进,或许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对天空有一种向往,航模将一群热爱蓝天的人凝聚到一起。跟随梦想的指引,从单纯玩航模,到组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其中得到了协会指导教师张东速教授的热情鼓励,张东速教授让协会成员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去找他,这实实在在的帮助给了团队成员莫大的鼓舞,大家立即行动了起来。但是协会的起步有些艰难,之前协会成员也就是玩玩航模,虽然动手能力都不错,但真的去自主设计制作科技作品时,感到经验不足。没有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零件用CNC加工和用锯子手工加工是不能相提并论;没有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项目支持活动难以开展。面对困难,团队成员没有退缩,张东速教授给协会争取到活动场地,亲临指导设计制作,指导申报项目,在创新项目没有获批之前,他甚至为协会活动自掏腰包垫付。
协会活动室,每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加工工具,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都在繁忙地工作着。各种机器工作的噪声和团队成员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作品控制接线密密麻麻得让人头晕目眩。团队凝聚着所有协会成员的情感。协会成员在协会的三年,收获的不仅是一沓沓证书,而是创新实践经验的累积,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这是航科每一届会长在离任换届大会上都要感慨的事。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科技创新是一条坎坷的路,如果没有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很容易就会放弃。因为学业任务,各个假期成为协会成员主要工作时间。几十个人聚在一起,写文案、搞设计、做模型、调程序、练模拟,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分工。一到黄昏倾巢出动去操场开展航模飞行,夕阳落山又浩浩荡荡向着食堂进军,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即便因观点分歧有相互争论,但彼此间有着绝对的信任,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为作品创新而付出。大家一起品味着深夜调试的困惑,一起为模型飞翔的成功而喜悦。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九年的砥砺奋进,团队拥有了熟悉机械设计、电路设计、运动仿真、结构分析、专利撰写等各方面的专项人才,创新了会员招聘机制,完善了竞赛组队协调办法,形成了协会内部项目前期动员、过程跟进、结果总结的运行制度。协会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只是团队过去成绩的证明。未来,还需要协会成员去探寻、去追求。即使不清楚未来的征途中会有怎样的艰难险阻,协会成员们都会秉承团队的优良传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路披荆斩棘。
荣誉加身,必然负重前行。只要有付出,必然会有回报。既然选择了,就要带着同样的激情一直坚持下去,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团队必将继续前行。要相信,所有的称赞和美誉,付出过的人,绝对担得起,未来可期!!!
2019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协会成员合影
安徽理工大学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安徽理工大学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 姚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