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说课堂是理论知识的海洋,那么社团则是实践探索的天堂。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对广大高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乃至人格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位置。为迎接建党 100 周年,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媒云校校通特推出高校优秀社团系列报道,希望对社团教育、管理和创新模式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实践。
兴我中华,爱我河山。环保二字如今随处可见,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安徽大学校园里便有这样一群学子用自己的汗水努力着,希望能够让天更蓝一些、空气更清新一些。21年来,他们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标坚持用着自己的方式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他们就是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成员。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在安徽大学团委、生命科学院、省环保局宣教中心的大力支持成立于2000年11月。同时协会也是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单位、安徽省野生动植物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安徽省环保联合会会员单位、安徽省动物学会理事单位。协会本着“从我做起,榜样他人”的宗旨,在安徽大学团委、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年不断的开拓进取,累计获得各类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14项。并于202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95公益周”活动中获评中国扶贫基金会95公益周“爱心社团”、“行动家”、“行动先锋”等称号。安大环协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巨大的优秀环保社团,已经成为全省高校环保社团中的先锋。
作为安徽省内高校最早开展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的社团之一,安大环协有自己明确的章程,内部工作机构健全, 在历届的换届选举中都建立了一支团结、高效的理事会,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协会会员遍布安大各院系,现注册会员一百五十余名,自成立其会员累计三千余名。协会由环教部、自然组、调研部、观鸟部四大兴趣部门和办公室、外联部、新闻宣传部三大职能部门组成。
兴趣部门让协会成员有了宣传环保、体验自然的机会,让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并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环教部的成员既是老师也是孩子王,他们曾带着合肥市芙蓉小学、和平路小学和滁州市湖心路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在科普宣传和问答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雾霾、节约资源等环保相关的知识;自然组的成员走过大蜀山与植物园,探索过校内外的植物世界。在“五一营”和“十一营”带上帐篷,背起行囊,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大自然感受风吹虫鸣与漫天繁星;调研部的成员观察校内外植物,进行植物认知培训,又拥有水质监测设备,对水样进行各项检测,追溯污染源并撰写调研报告;观鸟组的成员与大自然共赴一场美丽的约会,看大蜀山的婆娑树影,探南艳湖的静湖美景,在紫蓬山、科学岛、升金湖上徜徉绿色,细闻鸟鸣。
职能部门则为了整个协会的活动策划、开展提供了保障:办公室是协会监督者与物资的管理者,活动的策划与总结者;外联部是环协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搭建成员们接触社会、与其他高校环保社团的联系和交流的平台;新闻宣传部则是对外向同学们传递信息、推广环保活动的重要窗口,负责活动海报制作、视频剪辑和网络宣传。
成立21年,安大环协始终关注志愿服务,秉持“从我做起,榜样他人”的宗旨,对内培养协会成员的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外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使协会成为联系教与学的纽带,并以协会宗旨为起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正能量志愿公益活动。
在安徽大学校园内,环协成员立足实际问题,宣扬环保理念,促建低碳校园。
在“拾荒行动”中,协会志愿者从自身做起,拿起夹子和垃圾袋,拾起校园里散落的垃圾;在“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号召在校学生关掉宿舍的灯光,相聚在学校鸣磬广场,结识新朋友,做团建游戏,一起欣赏璀璨星空;在每年安大环协的环保主题生日会,安大环协都会邀请校内和其他高校社团参加。以一场“环保服装设计大赛”,让学生们合理利用手边的资源,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或服装并让协会成员身穿自己用废旧蚊帐、布料、纸箱等制成的环保服装、手持环保工艺品进行模特走秀。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所谓的“废旧物品”在被合理充分利用时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环保手工大赛,不仅使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更提倡和宣传了一种合理利用资源的节俭环保的品质……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环保服装展示)
在校园外,他们注重面向社会发展,向国家环保部政策看齐。
共饮长江水,同心爱江豚。建队于2009年的安徽大学江豚保护团队在合肥市及安庆、铜陵、池州等多个长江沿岸城市进行江豚知识公宣和环教,开展江豚相关调研、渔民及爱豚人士访谈、宣传等活动,并与保护区附近渔民沟通交流,了解江豚生活习性及生存状况并宣传带动共同保护江豚。另外,护豚小组成员还组织一场大型的护豚爱心传递,经过铜陵市大范围的宣教,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改善江豚的生存环境,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019年江豚团队于安庆市合影留念)
湿地保护,我们一直在行动。安徽大学湿地保护团队致力于湿地研究与保护,协会从2003年到2008年连续六年成功竞标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湿地使者行动”。安徽大学湿地保护团队走过了省内的巢湖、安庆、芜湖等湿地资源丰富的城市乡村,展开大量调查和宣传教育活动。在暑期实践中切身参与省内各大湿地行实地调研,分析湿地保护状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湿地保护建议,传递了环保理念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面向全国的安徽大学生观鸟营主要宣传爱鸟护鸟知识以及鸟类调查,自2014年7月首次开营以来,活动得到安徽省环保局、安徽省观鸟会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省内各市级新闻媒体的报道。在为期 15天的营期里,以环教、自然、公宣活动等形式带动高校学生亲近自然保护鸟类。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中华大地的青山秀水需要我们来保护。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宣传形式带动他人关注并参加到环境保护中来是一件有意义、有收获的事情。一代又一代安大环协人在“从我做起,榜样他人”口号的激励下,在环保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朝气,越走越有力量!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马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