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之一搜狐网登载了霍邱一中优秀毕业生龚延池的文章《向阳而生,逐梦不止》。
龚延池是清华大学2020级人文与社会类新生,她通过此文,回忆了其成长经历。
龚延池在文中叙述了她在高中阶段对清华大学的憧憬。清华大学是为霍邱一中支教次数最多的大学。每年暑假,清华的学长学姐都会不辞路途遥远来到一中,与一中学子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大学生活感受。因为清华对一中学子的这份无私的关怀,高中阶段的龚延池梦想着以一名清华人的身份走入古典优雅的二校门,与她向往的这些学长学姐们共同学习与生活,并将所得再次回馈给家乡的孩子们。
语文课上,一中语文老师介绍了著名的清华简。龚延池想象着清华的学者们小心翼翼地开启这埋藏千年的珍贵古籍,经过缜密的鉴定与释读,渐渐地将历史的真相呈现在世人眼前。泛黄的竹简,古老的文字,她深刻感受到了清华对人文研究的决心与务实的态度,越发认同清华同样是人文学科研究的殿堂。作为一名文科生,她渴望利用这些资源成就更好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个梦想本应是一个县城女孩的奢望,但龚延池是幸运的,通过国家专项计划,通过三年奋斗,得以梦想成真,步入清华深造。
龚延池介绍了她的学习经验。她认为,获得优秀成绩并没有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在她自己的中学学习经历中,她偏爱制作每一科的总结笔记。这里有错题,有疑惑,有课外知识,还有一闪而过的灵感。不同科目的笔记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政治笔记中她侧重记录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哪些知识点是高频出现在大多数答案里的,又有哪些只是某小众试卷出题人的一厢情愿,在总结的过程中龚延池会有意识地分辨出来,有取有舍。而地理笔记中记的是做题时遇见的课外知识点,在晨诵晚读中,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记忆。总之,其学习方法倾向于总结和概括,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她的记忆负担,捋清复杂的知识脉络。
龚延池还对未来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展望。她毕业于县城中学,又是因政策的优惠而进入了清华,不免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些自卑与担忧。身边的亲友让她不必妄自菲薄,她却想带着这份自觉与谦逊更加拼命地努力,努力缩短与其他清华校友在知识储备、社交能力、实践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龚延池表示,清华给了她这样一个学习机会,感激之余,她会牢牢抓住此次机遇,不忘初心,同清华园内四万多名莘莘学子一起,拥海纳百川之胸怀,锐意进取,为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信念,不懈奋斗!
据悉,此文由清华大学搜狐网自媒体“清小华”推介。“清小华”是在清华大学招生办网站中登场的虚拟人物, 形象代言人,以及官方微博等媒体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