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 > 正文

反思教育:智能时代下教育的觉醒

教育的觉醒,首先是教育价值的觉醒,教育是培养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好的教育是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和更高的文凭,“学而优则仕”来实现个人社会阶层的递进。正是有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才将教育办成一个轰轰烈烈的大产业,学校成了生产“分数”、提供流水线生产工人的加工厂。

教育为了提高分数、取得文凭,最明显的手段就是用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知识和反复训练技能,虽然我们通过反复记忆和反复训练能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训练,能够在应试中大获全胜,但我们磨灭了我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对自然界的想象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形成思维定式。我们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用学校提供给我们书上的知识和人类已有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教师的努力传授和我们惯性的思维努力记忆和训练取得了文凭,然后用文凭进入不同领域开始了我们的工作,突然发现我们更多的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育为了实现个人社会阶层的晋升,我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希望我们的孩子用教育改变人生,我们开始早教、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上提高分数快的学校,上能发高、好文凭的学校,只要“挤过独木桥”,就能“捧上金饭碗”。因为大家总觉高阶层会拥有更多的资源,享有更多的权利,受到更多的尊重。60年代、70年代很多农村人通过教育走进城市,他们也希望他们的下一代能够稳住阶层,最好再上升。教育不是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而是更多看重它所带来现实利益。于是教育的价值开始异化。孩子们压力过大,教育不在是温暖的,润物无声的。开始变得功利、强制,开始变成与自身成长分裂的异物,教育成为利用的工具。没有人去思考教育本身的价值,没有重新思考教育对人成长的价值。认为应试教育是公平的,但没有深层次反思应考教育下所隐性的不公平。

智能时代已来,工业化生产逐渐会被智能化替代,流水线生产和模式化的工作已不在需要人,完全可以由智能人代替。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出来的蓝领工人完全可以由智能人代替。人类更多参与工业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和创新、创造。智能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也许今天所学的知识,明天就过时了。所以人类必须重新反思教育和反思学习,一是学习的途径更多了,教师不在是所有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校不在是通过课程、课堂实施教学,学生不在是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的“喂养”,学习不在是为了提高分数应付考试。毕业证书并不能证明我们什么,学习碎片化、智能化、终身化将成为常态。

未来之来,教育的价值仍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如果我们不反思当下的教育,教育不能觉醒、学校不能觉醒、父母不能觉醒,那我们的教育价值何为! (陈良俊 合肥市陈良俊乡村名校长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奇志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