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蚌埠市反电诈中心微信消息,1月18日,蚌埠市反电诈中心发布新一期警情通报,同时公布了三起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涉及到不法分子打着“会影响个人征信”的幌子实施诈骗的情况。警方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莫轻信上当!
个人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成为了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诱饵”。近期蚌埠市高发“注销校园贷”类虚假征信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声称:如果不注销校园贷,就会影响个人征信。不少在校生甚至已经毕业几年的群众纷纷“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百,多则几十万。
上周,蚌埠市四名在校老师(3名小学教师,1名幼儿园教师)同一时间被骗,损失高达数十万元。
在校老师受骗经过如下:
1月15日,禹会区某老师接到一自称京东金融注销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在京东金融上借过款,现需要销户否则影响其征信,对方要求其下载钉钉会议,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其进行“洗脑”,并发送了一封假的征信报告邮件。
对方称可以用花呗的额度抵消之前的贷款记录,再将花呗套取出来的钱打入证监会指定安全账户。
以假乱真的征信系统邮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会的盖章账户,让该老师深信不疑,立即将花呗套出的三万元钱打入骗子提供的“安全账户”,直到对方将其拉黑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注销校园贷”诈骗套路:
1.说出事主身份信息。为了骗取事主的信任,不法分子提前利用非法渠道获取事主的个人信息,后在电话中准确报出事主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2.编造理由让事主陷入恐慌。当事主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若是事主未曾注册过“校园贷”,不法分子则谎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也需要配合注销。
3.要求转账完成"销户"。当事主深陷恐慌时,不法分子便要求事主在多个贷款平台借款,提现后转入他们的“对公账户”来完成“销户”,并承诺会返还转账资金。当事主发现被骗时,对方早已联系不上。
蚌埠市反电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没有授权任何一个企业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注销业务,如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相关内容调整,教育部门和经办银行会联合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发布通知。
2.具体行骗方式为:谎称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注册了京东金融、支付宝借呗、微博借钱、微信微粒贷、小米金融、360金融、美团金融、滴滴金融等,请学生到指定链接上进行有关操作,并加入相关QQ群/钉钉等第三方联系软件。
3.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防止被他人盗用。如不能确认,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