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合肥学生体质达标率达93.98%,实现近视率、肥胖率双下降……9月14日,记者从“合肥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合肥市青少年健康促进更加富有成效,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冰雪运动中心、市青少年集训中心(市水上训练基地)、瑶海东部新城体育馆、蜀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包河区全民健身中心、高新区体育中心完成立项,将于“十四五”建成投入使用。
十年来,合肥市青少年健康促进更加富有成效。全市体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积极推动体教融合,抓住“双减双增”契机,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生体质达标率达93.98%,优秀率达10.82%,实现近视率、肥胖率双下降。
合肥市体育局会同教育部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人人会健身、班班有队伍,校校有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结合合肥市体育运动项目布局和青少年人群特点,持续推进“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冰雪等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和武术、棋类、射箭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运动项目普及发展新局面。截至2021年底,合肥市创建2所国家级、47所省级、104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了20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所校园篮球布点校、69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
此外,合肥市体育局不断加大青少年赛事活动供给。建立了市、县、校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每年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系列赛事、“奔跑吧少年”系列,10年来,全市150多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其中。此外,举办了青少年田径、游泳、射箭、跆拳道、击剑、轮滑等项目锦标赛和“三大球”“三小球”联赛,为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平台,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在健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全面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助力青少年走“体育成才之道”。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初步构建了“1+3+X”模式的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就学升学的后顾之忧。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