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多高尚,我也没有多富余,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一把,少喝一杯酒,少买一件衣服,少吸一包烟,把剩下来的那一点捐出去,聚少成多,汇聚成河。”
说这句的“普通人”,却并不普通。
他叫刘辉,1980年出生,大学文化,亳州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身份的背后,还一组来自亳州市文明办统计的,鲜为人知的令人震撼的数据:
参加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10000多小时;
为贫困家庭和个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近150多万元;
1999年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以来,20年如一日,个人献血量8600毫升……
刘辉告诉记者,他公益道路的正式起点,是在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辉观看了电视里的寻亲栏目,栏目中那些为了找回孩子而历尽艰辛的父母牵动着刘辉的心。于是,刘辉报名立志成为“宝贝回家”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从那以后,他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在网上对皖北地区的寻人信息进行浏览、登记,有时对疑似案例反复跟踪问询查访。每当在央视《等着我》栏目的舞台上看到许多家庭团聚的那一刻,刘辉深感志愿者肩负的责任重大和光荣。他说,也许您的一条信息,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善心汇聚,让做爱心变成一种常态。
多年来,他参与职业病防范、普法教育、消防安全、劳动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各类法规条例宣传二百多场;组织并参与无偿献血、爱心助考、情暖春运、微爱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环卫工人、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五百多场。大家亲切地称他:“公益路上雷锋标兵,生活中的贴心暖男”。
2014年刘辉突发疾病,历经九死一生,住院10个多月,花费50多万元。他在自己家庭经济已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在帮助同病房其他病友,得到上海华山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的好评。回亳康复训练一年后,又因药物后遗症落下肢体Ⅲ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公益事业上。
刘辉给自己制定“日行一善”个人计划,常年坚持到儿童福利院、光荣院和自闭症儿童学校去送温暖,他先后组织发起“保护母亲河,蓝天绿水行”“红心微党课”“献血在亳州、急救进万家”“情暖童心·心手相连”公益项目,其中保护母亲河项目获得2018年全国“四个100”和安徽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7月,河南省发生千年不遇的水灾,刘辉带领志愿者短时间内筹措近4万元应急物资,连夜驱车赶往灾情最严重的新乡卫辉市。
对待家庭,刘辉也展现出了他崇高奉献的一面。他拥有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因为父母工作较忙,刘辉每天下班照料奶奶的饮食起居,并经常给奶奶洗脚、剪指甲、讲故事,尽心尽力照料年迈的奶奶,直至奶奶90岁去世。在外公重病住院期间,母亲在外地工作,他端屎倒尿忙里忙外、代母尽孝被传为佳话,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亲朋邻里中赢得良好口碑。2007年刘辉的母亲因腰肌劳损及关节炎卧床不起,刘辉尝试自学按摩,在病床前为母亲洗衣做饭、端茶递水、喂饭擦身,从不言苦,并千方百计遍访良医寻药问诊,曾往返周边城市无数次为母亲购买中药膏方直至母亲完全康复。在刘辉的悉心照顾下,父母现在身体基本上已完全康复,刘辉用平凡之举传承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在抗疫期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志愿者,刘辉一直低调做公益,在这非常时期,家人不同意他这时候出去做志愿,担心有危险。有次女儿拦着刘辉不让他出门,刘辉给10岁的女儿说,老师在学校教你的国歌有句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们的国家就面临着病毒的危胁,现在病毒就是我们的敌人。爸爸虽然不是医生,但我不能退缩,爸爸希望自己能够在能力范围内,为咱们社会做点什么”。刘辉不仅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还将这份崇高的精神辐射到周围的每一个人。“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国有所需,我必前行。”这是刘辉的铮铮誓言,更是他所一直践行的道路。
2019年,刘辉被授予“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公益先锋人物、安徽省第三届青年先锋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9年4月30日,被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作为皖北地区唯一代表,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黄山市校校通融媒体工作室 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