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连续三天阴性核酸检测证明,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踏上了为期12天的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之路。经过落地检测之后,我们的包车大巴在金华落日的余晖中驶进酒店,一盘微凉的盒饭算是为我们接风洗尘,一次与众不同的培训正式启幕。
一、金华撷精华
本次校长班培训共分专家讲座、跟岗学习、专题汇报三个学习阶段,我个人觉得比以前的培训更全面、更深入,实效性更强。我们先后聆听了《学校文化和教师发展》《学校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立德树人,因地制宜创建农村学校特色品牌》《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名校集团化运行模式实践与思考》《课程顶层设计与学校特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儒家经典与人生智慧——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指尖上的教育——新媒介新活力》《特色教育与多元文化办学》共八场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涵盖全面,为新时代学校高质特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
从10月31日开始,我们进入跟岗学习阶段。十分荣幸的是,我被安排到浙江省金华四中这所百年名校进行深度实践学习。在五天的时间里,我进入课堂听课,参与学科组集体备课,深入学习了解金华四中以“知心”为核心理念的知心课堂、知心德育、知心校本管理实践的全方位的学校管理经验,亲见了金华四中知心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此次培训的最后一天是汇报诊断阶段,浙师大共安排了参加培训的七所学校校长汇报本校五年发展规划,浙江省名师、西南大学兼职教授郑亚君进行现场点评与诊断。郑教授全面梳理了七所学校发展报告,从专业的角度分别对七校方案进行了矫正、完善和优化,为七所学校的特色化发展规划进行“私人订制”。从专家讲座到跟岗实践再到汇报诊断,我在忙碌中尽情吮吸金华教育的甘露,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二、知行再行知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观照和反思,任何一种学习都毫无意义。我在认真聆听讲座、深入跟岗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学习的每一个模块与自身的管理实践对照思考,有以下几点感悟和思考:知名校长的管理实践,我或多或少也曾思考和实践过,最大的差距是我的思考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尝试的实践是浅表短期缺乏深度坚持。在课程顶层设计上我的思路不开阔,总是以囿于客观条件为借口,学校特色课程只停留在纸上而没有落在地上。在汇报诊所价段中,安庆市乌岭小学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全面落实并形成特色品牌给了我深深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深感汗颜。一所只有270名学生、17位教师的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从劳动课程设计到劳动活动安排、从劳动课题研究到劳动成果展示,将“让每一朵小花都绽放”的办学理念落地生根。我觉得,一所学校是否能有高质特色发展与规模没有必然的关系,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学校的发展需要“两只手”即专家的援手和行政的推手。在金华四中,正高特级教师童桂恒校长无疑是专家型校长。从知心教育的顶层设计到知心课堂、知心德育、知心后勤、知心校本管理实践,无一不折射出引航者的慧心与匠心。2010年金华四中从知心课堂1.0起航,一路接续奋进,现在已进入智心课堂4.0阶段。每一项教学改革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但金华四中行政一班人在童校长的引领下坚定行走,终于铸就了金色品牌,也走出了同心同向。建设幸福校园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根本。在金华四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密集,教师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但老师们从不叫苦,很多教师来到金华四中就不愿离开也不曾离开。我在一周的跟岗实践中逐渐找到其中的答案:学校为教师一日三餐提供免费可口、品种繁多的饭菜,集体备课有免费温热芳香的咖啡果汁,每月一次教师集体生日宴会……何为知心教育?管理者知道老师的心之所系,老师知道管理者的心之所向,以心知心,上下一心,全校同心。我在总结会上说,如果说一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专家引领是一种幸运,工作生活有知心领导相伴是一种幸福,那么金华四中的老师是幸运而又幸福的,这也就是老师们“来了就不想走”的根源所在。
金华撷精华,知行再行知。为期十二天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但学习培训只有节点没有终点。非常荣幸的是,我校被选定为浙师大送培进校学校。过段时间,浙师大将组织专家团队进驻我校,对我校的发展状况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在此基础上帮助我们科学设计学校发展规划。我将充分学习借鉴名校高质量发展经验,在专家组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规划学校发展路径,写好范岗教育集团校自己的教育新故事。
(桐城市范岗教育集团校校长 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