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苑随笔 > 正文

八股取士毁人 实干方显价值 ——读《儒林外史》有感

学习历史后,对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饶有兴趣。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时期,作者吴敬梓对八股取士恨如仇敌,他看透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社会风气的腐朽,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多数读书人人格的堕落以及在追求名利时的变态丑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人性的变质、心灵的麻木虚荣、精神的腐败堕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主义以及整个社会风气腐败变质的现实。

《儒林外史》妙就妙在它开篇赞美了一个乡村少年王冕,自小家庭贫困,他磊落洒脱、淡泊名利,画得一手好荷花,在当地小有名气,不愿结交官绅,不慕高官厚禄,回到家中孝顺老母亲。

就是这样一个少年,不论古时或今日都难能可贵,更与后文范进等人形成鲜明对比。范进是一名老童生,考试屡次不中,饱受丈人胡屠户的冷眼与谩骂,因被可怜中了个相公,想去乡试,却被丈人骂的摸不着门,竟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后来他瞒着丈人去乡试,得知自己中榜后,高兴得疯了。丈人一巴掌将他打醒后一反常态地对他一顿猛夸:“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作者借这个故事讽刺那些贪图富贵、享受名利以及做事两面三刀、趋炎附势的人。

书中有句话着实巧妙:“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以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都说物质名利不重要,可它一旦出现,便是人人追求的对象,然而越是期待也越是失望,不如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生活中并不缺少踏实谦逊的人,他们是精神和行动上的巨人。为了梦想脚踏实地拼搏,无疑给人们带来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奥运冠军、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出色的天赋以及良好的水性让她自幼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这位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姑娘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她曾因患得患失跌入谷底,自我怀疑,200米蝶泳曾是她畏惧的项目,但她笑对挑战,用陆上力量提升带动水上训练,步步推进,最终在赛场上突破自我,成为世界冠军。

再拿医护工作者为例,他们中大多默默无闻,却愿意离开亲人奔赴抗疫一线,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新冠”期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哈尔滨市就有这样一位医护工作者兼母亲——闫晓红。她抵达西安的疫区后,迅速投入抗疫一线,像保家卫国的战士般坚定。闫晓红为确诊患者加油打气,为小病号讲故事、梳头发,还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培训。一位治愈患者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难熬的日子,是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走出了这段崎岖的路程......”医护人员踏实地守住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就像冬天里一件“大棉袄”的存在,让人温暖踏实。

读完《儒林外史》 ,每当我感到厌倦与疲惫时,总会想起王冕和范进的故事,问自己“你真的认真走好每一步了吗?你真的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了吗?”在今天, 思想的古板无疑是“现代科举”,我们不应被困在过去。有句话说:“路要朝前走,人往未来看”,尤其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更应该脚踏实地,活跃思维,走出狭隘,跳出“现代科举”!

我想到毛主席给柳亚子先生的一首诗中写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同样告知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事情,相信前途光明,未来远大。

作者:金凡舒(合肥市第三十中学)指导老师:凌玉莲

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2639900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