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四月天,
主席金寨行。
“两源两地”论,
红色天下闻。
孟夏廿日明,
院士袁隆平,
追寻领袖迹,
匆匆老区程。
亿牛有机稻,
袁公展颜笑。
抓好三件事,
产品质量高。
“稻父”动乱生,
颠沛染凡尘。
童年习冻饿,
少年倍酸辛。
饱餐大愿景,
农学首专业。
学成农校师,
杂交育念兴。
“三系配套法”,
雄性不育谜。
辗转南国地,
“野败”突破口。
花甲富五岁,
“两系法”功成。
耄耋又四载,
亩产千公斤。
实践出真知,
厚积方薄发。
稻菽千重浪,
盐碱谷穗香。
国之大者为,
瞩目寰宇饥。
数度赴他国,
培训两千众。
鲐背仍不辍,
晨起乐田间。
国际首顾问,
名扬行星系。
平生酬两梦,
下田最快乐。
躬行见初心,
稻田守望者。
真正耕耘人,
感动中国民。
淡泊于田畴,
远离饥饿成。
一生浸稻田,
功勋写大地。
共和国勋章,
熠熠耀光辉。
季春日渐热,
脊梁崩塌寒。
举世念隆平,
恸歌湿青衫。
神农驾鹤去,
天下同悲声。
国士无双侠,
稻香留后人。
厥功至圣伟,
神州已脱贫。
弘扬英雄志,
中国梦成真!
金寨二中 李兴林
2021年5月23日
(注:1,2016年6月20日,袁隆平院士<1930一2021>来到金寨县汤家汇镇竹畈村亿牛合作社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他肯定了金寨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并指出要抓好品种优选、田间管理、生态保护三件事,确保水稻质量。
2,1963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杂交组合的优势现象,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强烈念头。
3,1968年,袁隆平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4,2014年,超级杂交稻成功突破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大关。
5,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他的两个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二是禾下乘凉梦。
6,袁隆平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7,为表彰袁隆平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