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发生。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青年教师在常规课基础上有所进益,11月5日下午,瑶海区教体局教研员张桂芝到合肥市螺岗小学帮助青年教师胡文文打磨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
围绕周长的含义和测量,整节课设计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四个活动,活动内容既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的多边形,也涉及一些不规则图形。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联,提高测量、计算和估计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课后,张桂芝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她提出,上好一节课,第一要研究教材,弄清楚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理解教材的意图。第二要思考该怎样引出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如何突破教材,怎样设计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三课堂上不是时刻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要注意归纳总结,总结其他相关的知识,注意数学学习的统一性,找到共同的地方,深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的认识。
最后,张桂芝强调,教师要多思考,如何让数学变得有趣,有新意,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在保证正确的情况下,进行改造,课堂的有趣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要多给学生们思考的机会。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堂好课要引导学生得到智慧并收获快乐,更需要反复的磨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在尝试中总结提升。教师要经营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其实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完善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