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了《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2021年度典型案例名单》。
据了解,此次成果报送,全国共收到300份成果材料,经专家审看遴选出21个典型案例。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报送的三个应用案例,被评为了“典型案例”,占获奖案例的七分之一,这也是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一所小学。
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高效精准教学
——绘本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导读课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研究者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智能化分析,以实现“精细分析、精准诊断、精心改进”的目标。中央电教馆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正是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校”之一。“智能研修平台”利用课堂数据的分析、及时准确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以便让教师迅速做出教学策略地调整,从而实现精准教学。借助“智能研修平台”,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下面,就以笔者所执教的绘本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导读课为例,谈谈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高效精准教学。
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环境下的小英课例研磨新形态
“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为学科教研提供应用支撑服务,以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为核心,将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相结合,探索两者融合的理念、思路、方法、模式以及机制等。本文笔者以PEP六上Unit4 Part B Let’s talk为例,在线组建磨课组,基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智能评价,形成课例分析报告、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报告、教师专业发展常模分析报告等。依托智能研修平台实时生成的教学行为精准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授课教师以课例为单位,开展更加科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同组内的评课教师,以本节课为支点,围绕数据报告及评价量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环境下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证研究
教育部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均要求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旨在解决传统教研模式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例如集体备课机制不完善、磨课研讨主题不聚焦、学情分析过程数据难采集、教学反思缺少科学方法等。
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为了解决传统教研模式存在的痛点问题,面向区域和学校用户,提供4个应用层次、6个功能模块和8种教研模式的应用支撑服务。学校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项目在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应用路径和方式,进而探索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环境下的教师研修成长模式,以促进和帮助更多的学校和区域做好智能校本研修工作。
(阮传忠 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