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数学组老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积极开展智慧课堂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活动,运用希沃系列软件、洋葱数学平台,结合畅言系统和智学网等信息技术,引进大数据技术,构建“一课三段,九环九步”教学模式。日前, 肥西二中数学课题组携手“小” “中” “高”三所县市优质学校数学教师共同实践检验“13991”创新教学模式。
(肥西二中本校、肥西三中教师)
一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九个环节:预习发布、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探究活动、教学互动、提升拓展、课堂小结、发布作业和师生互导。课前包括发布学案、微课和二次备课;课中包括九个步骤:学情分析、温故知新、合作交流、课堂活动、例题精讲、随堂练习、深度学习、归纳梳理和课后作业;课后包括发布作业和师生互导。环环紧扣,步步相连,技术赋能,优化整合,融合形成一个“一课三段,九环九步”的精准教学模式。
(合肥大地学校教师)
依托“双减”理念,深化“五个精准”,拓展“课前、课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精准“备教学评管”五位一体化,为课堂“减负增效”,助力“教育双减”落地,构建了“数据化课堂”良好生态,促进学生高质发展、智慧成长。
通过精准的定标、诊断、讲解、练习和评价,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学情数据分析报告、全班作答数据报告和练习检测数据报告,教师可以精准诊断学生学习情况,给高危学习者发出预警,实施有效干预。
(合肥师范附四小南校区教师)
远程协同,共创新高。在大数据技术下,根据精准教学的理论,构建一种新型师师、师生、生生关系,优化“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各环节、各步骤的设计,促进课堂形态和结构的变革,发挥“数学微课”教学优势,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落实“双减”政策上,具有先行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合肥铭传高级学校教师)
各校课题组成员老师的齐心协力、联盟科研活动,实验学生的数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参与《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与研究》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初中数学课堂精准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两项课题研究的数学老师们提高了数学数据分析素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慧行”协同走更远,共享“微”研掘更深。 (周建锋 闫涛 丁智 胡建山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