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班的孩子们即将迎来人生中很重要的成长阶段——步入小学!对于小学,孩子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一起走进孩子们关于小学的课程故事。
我们的调查
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上会有很大的改变,大四班的小朋友对于小学充满了好奇。对于小学,小朋友们都知道多少呢?于是,孩子们通过调查与访问的形式,积累关于小学的感性经验。
我们的调查表
调查一:你心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
“我看到小区外面的小学可大了,小学的操场要跑好久!”“小学的教学楼有很多层,可高了!”“小学是一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我姐姐说小学要晨跑!“
教师小结:孩子们表现出了对上小学深深的期待,通过谈话活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学。孩子们把自己对小学的期待跃然地画在纸上,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特点。每一幅画都凝聚着孩子们无穷的丰富的想象力,这就是他们对小学的向往,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期待。
调查二:小学有哪些老师?
通过调查访问,小朋友们了解到小学的老师也和幼儿园不一样,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小学老师有很多,有语文老师,教写字的。”“小学还有数学老师。”“小学的老师好像有点凶,我有点担心上小学。”“小学有体育老师,我最想上体育课了!”“小学还有英语老师,可以学英语。”“美术老师、音乐老师都有呀!”
调查三:小学教室里都有什么?
我们的小学要开始建造出来,小学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呢?里面都有什么呢?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展开了讨论:
小学的教室很大,但是没有玩具了。小学教室里有黑板,有两块黑板。班级里的桌子和椅子是一人一个的,固定的位子的。还有老师上课的桌子。小学要自己打扫卫生,有扫把。
调查四:书包里有什么?
看到哥哥姐姐们去小学都背着大大的书包,那书包里装了些什么呢?一起去寻找答案吧!小学生的书包很大,里面东西很多。书包里有文具盒,文具盒里有笔。书包里有跳绳、水杯,还有书。书包里还有作业呢!小学生上学都要背书包上学的。
教师小结:在孩子们的一番讨论与创作后,“书包”就诞生了,孩子们的经验积累是稳步递进的。大家想的书包里的物品,基本就是小学生需要准备的,他们对小学的认识渐渐都清晰明了起来。
调查四: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
问:什么是课间十分钟?
就是上课以后,然后下课,就可以休息了。就是休息的时候可以上厕所、和好朋友玩一玩。可以休息下,因为还有下一节课,然后就可以准备好。
问:课间十分钟有多长?
我觉得十分钟是500秒,因为5加5等于10。一分钟60秒,十分钟就是600秒。我觉得十分钟很短,有时候一集动画没看完,妈妈就说到时间了。
问: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
就是喝水、上厕所。还是休息一下比较好,因为还要上课,眼睛也要休息。可以自己聊天、玩游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师小结:时间是很抽象的东西,大班的孩子对于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但对认识时间较为感兴趣,且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十分钟有时候很长有时候却很短。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和发现,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时间观念,支持他们有意义地学习。
教师思考
对幼儿来说,没有经历、没有接触、没有体验的活动,他们是很难理解的,也很难去游戏起来。教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提问,有利于幼儿对经验积累。同时,教师在班级中与幼儿共同梳理所得的经验,加深了幼儿的认知,让幼儿对小学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糖果小学”诞生记
前期孩子们对于小学经验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何让幼儿的体验因知识经验的丰富而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提升?班级门口的空白处,孩子们迫切地想要在这里体验一番“小学”场景,于是通过孩子们的讨论,“糖果小学”初见雏形啦,对于自己打造出来的小学和教室,孩子们充满了喜欢和期待。
给我们的小学起个什么名字呢?宝贝们众说纷纭,谁也不让谁。
这是我的“薯条小学”,我喜欢吃薯条!就叫“奶茶小学”吧,希望我们每天都开心!这是我的“梦想小学”!糖果小学,我想叫“糖果小学!“糖果小学”可以,我们每天都能在甜甜的小学里学习!
老师将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分别画了下来,然后组织了一场投票。请小朋友们自己投票,最终“糖果小学”已11票当选。
游戏初体验
“糖果小学”诞生啦!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要去体验一下做小学生的感觉了。他们喊着,我要做老师、我要做小学生,开开心心地冲进了角色区。
游戏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游戏故事的绘画,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游戏记录了下来,同时也反馈了自己的一些问题。“老师上课我听不懂怎么办?”“小卖部怎么营业,怎么做老板?”“我在上课,可是小朋友们不听我的。”“我不知道怎样当好老师。”“老师上课的时候,我遇到了问题,应该怎么汇报?”“红领巾怎么系呢?”......
教师思考:幼儿的游戏一直是进行中,通过游戏的初体验,孩子们真正体验了小学的生活,但是对于很多细节的问题,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如:老师怎么上课学生才会听?小卖部怎么经营,没人买东西的时候我干什么?小学生上课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作为老师,我们一直会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幼儿的游戏、陪伴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让幼儿的游戏更加丰富。
经验分享一:体验课间十分钟
通过课间十分钟的体验,孩子们更加理解十分钟的概念,了解小学生们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
教师思考: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有意设计了这一活动。这既是对于经验的整合,也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体验课间十分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十分钟过起来真的很快,不经意间就已经结束了。这样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要有课间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经验分享二:幼儿园VS小学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访问、游戏初体验以及师幼间的讨论,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学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幼儿园的桌子是大家一起用的,可以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和他坐在一起,小学的桌椅是一个人用,有自己专属的位子;幼儿园有很多玩具,小学有很多书本和作业;幼儿园的时间很自由,小学相对比较严格;幼儿有美味的点心和午餐,小学生要回家吃午饭......小朋友们纷纷拿起画笔,把幼儿和小学的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分享出来。
教师思考:通过幼儿的讨论和绘画,孩子们清晰的了解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经验的整合。在“糖果小学”游戏体验中,老师有意识地将“小学体验”游戏作为课程故事的重要研究内容,让课程追随着幼儿发展,对于“小学”的探究,达到玩学一体,整合孩子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融合成更加属于孩子的课程故事。
在《你好小学》课程故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对小学的担忧,慢慢地了解小学,并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校、教室、教师、书包、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有了上小学的意愿,产生了做小学生的情感,获得了有关小学生活的知识经验,萌发了探究的愿望。
教师小结
同时,以课程的思维看待和支持角色游戏进一步生长,基于前期对于小学的调查,孩子们在积累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角色游戏融入课程故事之中,让幼儿把在主题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兴趣点延续至角色游戏,形成有机融合的关系。在接下来关于小学的探究之中,我们也将聚焦在“糖果小学”角色游戏的之中,注重幼儿的体验式学习,不断探索幼儿对于“小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撰稿:张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