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名校风采 > 正文

宁国市西津小学:五育并举 多元培养新时代“养正”好少年

安徽省宁国市西津小学始建于1905年,时名为“养正学堂”。彰显了“涵养正道”的育人思想,和当下“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高度契合。学校围绕“养正立德  润泽人生”的办学理念,潜心打造“养正文化”。从“养正学堂”到现代文明校园,“养正”被赋予丰厚的内涵,使学校历久弥香。

近年来,学校,秉承“养正、博学、健美、和谐”的校训,以“培养尚德、智慧、书香、健美的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落实“以德立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塑人、以劳育人”,实现“五育并举”的办学思路,构建以“养正教育”为主要内涵的特色育人体系。

一、以德立人  浸润“养正”之根

以德立人指:一是树立理想,二是端正品行,三是形成学生健全的心理。学校坚持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开展唱国歌、唱校歌、集体宣誓活动。利用校园个性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红领巾小义工志愿活动、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小交警执勤劝导,端正学生品行,强化德育习惯养成常规教育。定期开展 “养正之星”和“养正班级”评选,树立学生楷模,激励全体学生“立德养正”,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引导学生为人要正直、要走正道、品行要端正的道理,健全学生心理人格。通过这些举措和载体使德育教育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推动学生积极践行“养正十大风景线”,争做“养正五育好少年”。营造出良好的”养正”氛围,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正能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向上品格。

二、以智启人  厚重“养正”之干

以智启人指:一是丰富知识,二是培养兴趣,三是提高能力。学校高质量落实好国家课程,积极开设校本拓展特色课程,丰富学校课程结构。在认真抓好落实“双减”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建立校内“红领巾邮局、环保实践基地、红领巾气象站、劳动实践基地、科技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并以此为阵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培养“科学、创新、环保”意识的摇篮。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各类项目研究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社会体验、探索、收获。按照学段分年级扎实开展学校德育专题教育和校本节日活动:如“养正教育,习惯先行”“养正娃,童眼看世界”“养正育能,小白灵才艺”“养正育心,诵读经典”“情系中国梦,养正中国”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践行着“以启智养正”的理念,彰显了师生们能力的新水平。通过活动助力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三、以体健人  强壮“养正”之枝

以体健人指:一要有强健体魄的意识,二要有体育运动的能力,三要有坚持锻炼的意志。学校崇尚“体育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原则,把健体养正作为学校“养正教育”文化建设的一个切人口和着眼点。扎实做好体育常规课教学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利用校园体育文化节、课后服务、大课间活动等数育形式,激发学生热爱运动、坚持运动的意识。依托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平台,秉承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诸资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锻炼运动能力。整体规划,分学段把跳绳、手球、篮球设置为必修项目,在深入开展好必修项目的基础上,让更多学生向多能力发展,从而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培养个性特长。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推广价值高的体育项目,挖掘手球、足球、篮球等特色课程建设推进校园体育特色文化,促进学生成长,其中手球运动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在全校全员开课。

四、以劳育人  锻造“养正”之叶

以劳育人指: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感受劳动幸福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形势的新呼唤。学校将劳动教育和校内实践活动及课后服务工作相结合,基于“以劳育人”理念,提炼适合小学生的快乐劳动“48种技能”。编写《西津小学劳动教材》,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展十大劳动主题系列活动,把训练学生劳动技能从校内延升到家庭,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元旦嘉年华义卖”等实践活动,吸引、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创造性地开辟“养正”劳动实践基地,为每个班开辟一块“小菜地”,学生自主命名,自主选择农作物等栽种,老师利用劳动教育课带领孩子们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作物、观察作物、除草除虫,培养孩子劳动习惯。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体味劳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使学校教育摆脱了“空中楼阁”的尴尬。

五、以美塑人  陶冶“养正”之花

以美塑人指:通过发现美、认识美,从而塑造美。学校本着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每片草木都含情,每次活动总养正”的思想,着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围绕“养正”文化主题,修建“养正书廊”“养正校史馆”“诚信书吧”,树立“养正铭文石”,展示“养正文化”元素,每一间教室都有自己的养正文化印记,赋予校园生命和内涵,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养正文化”最好的注解,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温润与故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课堂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是渗透“养正教育”的重要场所。为此,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少先队活动指南》,让学生利用班队课进行学习,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利用艺术节,音乐节作为学校展示“小百灵合唱团”、“金帆管乐队”、“箜篌娃娃团”及美术、舞蹈等各类美育社团的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美、认识美、感受美、参与美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学习、参与、展示中不断提升鉴赏美,践行美的能力,让他们感悟德行养成的经典元素,浸润心灵。

六、花香墙外  家校社谱养正之曲

家庭、社区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积极促进校内外教育因素的整合,发挥家长及社区的作用。为此,学校让家长走进学校积极开展“家长讲坛”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家庭教育指导上,每学期定期开展家校协商会,组织好家长课堂,面向家长宣传“养正”教育理念,让家长充分肯定并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家校沟通氛围。定期开展家长会,进行家教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推动学校教育。学校还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开展社区亲子联谊活动,精心组织好“亲子共旅游”“亲子共阅读”等活动,使社区成为学校文化教育活动基地,有效地沟通了家校,密切了亲子关系,使家校社共育一体化,形成教育合力。

蒙以养正育德智,强体健美创和谐。西津小学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中幸福地成长,让“养正”教育有道,“养正”之花绚烂,“养正”之曲和美!

宁国市西津小学  罗 林

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2639900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