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名校风采 > 正文

岳西县五河中心学校:有序推进“四个一”特色育人工程建设

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岳西县五河中心学校坚持高位谋划、长效导向,快速响应、迅速落实《岳西县义务教育学校“一读一写一做一跳”特色育人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要求,在总结多年经验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突破。

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的高度,开展读写能力训练

读写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一种抽象的批判性思维。岳西县五河中心学校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注重培养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不断强化学生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汉字书写、经典诗文和书法赏析能力培养,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

提高阅读总量。该校采用三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是利用有限的图书馆藏书数量,每周安排固定班级在固定时间去图书馆借阅图书;二是利用学生众筹的方式,将各自家中的图书带到学校,然后在学生间互相传阅;三是利用有限的经费,为每位学生订阅《初中生必读》《小学生必读》《少年博览》和《青少年文汇》等刊物,免费分发给学生阅读。根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该校还成立课外读物审查专门小组,定期对进校园读物进行监督管理。

参加征文活动。为让一缕书香伴学生同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在岳西县2022年“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暑期读书征文中,该校获奖学生10人;在“强国有我”的征文中,该校两位学生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开设书法教程。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该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在小学阶段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并聘请当地有造诣的书法爱好者和退休老教师每周到校教学生练习书法。初中阶段主要是以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为主,力求准确,并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尽管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但是书法教学是该校一直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书法比赛和展示活动,旨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2022年12月9日,该校举行全镇教师和学生书法大赛,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遴选出8位教师和27名学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书法比赛。

从执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高度,推进劳动促进教育

发挥地缘优势。劳动促进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开展教育“五大行动”内容之一。该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校园内闲置坡地、边角地平整出来,扩大校园农场规模,并积极与该镇纳福迎祥香榧基地、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林山茶叶基地、思河蔬菜基地等公司基地联系,共建劳动基地和研学基地。该镇辅导小学五河教学点将劳动教育和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利用校园内空隙地,开辟了西瓜种植基地,并品尝到亲手种植的西瓜劳动成果;将劳动教育与传承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开展“聚焦劳动教育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包粽子主题活动。2021年,岳西县五河中心学校成功创建县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巩固示范成果。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的成果,该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不断加强家校融合教育。家庭作为主阵地,负责学生的家庭生活劳动教育,每周开展一次家庭劳动实践。学校作为主战场,把校园分为若干卫生区,安排学生参与校园卫生大扫除,把校园农场变成每个班级的“责任田”,为学生搭建各种劳动平台。校外劳动基地作为实践场,定期为学生提供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场所。目前,以“劳动基地+校园农场+研学基地”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新格局基本形成。

从实施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高度,推广体教融合教育

体教融合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该校以体育纳入中考考试科目为契机,全面落实“一跳”特色育人工程,将跳绳运动作为中考必选的体育项目之一。该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齐三节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和20分钟早锻炼体育活动制度,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该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通过组建校级足球队、篮球队和举办校运会,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2年11月,该校在县教育局举行的师生运动会上,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在单人跳绳比赛中,男生获得第四名、女生获得第二名。

“特色不同于亮点,它是时间沉淀的结果。”岳西县五河教育党总支书记、校长贺亮表示,“我校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着眼长远考虑当前,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用2到3年时间,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好书、写好字、会做家务、会跳绳’的基本目标,为打造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而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闻德新)

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2639900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