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拂面,细雨浸润,课题之花争先绽放,“研”途芬芳馥郁。为加强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展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专项研究成果,3月21日上午,合肥市马璇(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开展活动,围绕工作室承担的省级信息技术课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开展了课题课例的线下研讨活动。工作室邀请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铮到校指导。本次活动由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教导处副主任傅代敏主持。合肥市马璇(教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所在学校数学组教师参与活动。
大单元课例研讨:聚焦“图形与几何,关注技术融合
合肥市马璇(教育)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领衔名师马璇的引领下,上学期已经通过线上学习交流、分组研修等方式,围绕课题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研究。因此这次活动的第一个板块展示老师们的研究成果,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第一组选择的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针对该单元,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黄紫妍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种子课《认识射线、直线以及两条线的位置关系》的无生上课。首先,黄老师以“点”巧妙引入,通过“点”的运动,复习线段的特点,进而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射线和直线,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特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明确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希沃白板进行“线”与“线”的动态演示,结合实际情境,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感悟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差异。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邵金金老师以《在平面中认识线,在生活中找距离》为主题,对《垂线与平行线》进行单元的整体思考与实践。邵老师从课标、大单元视角、苏教版教材特点以及多版本编排对比来进行教材分析。围绕单元核心观念对学生进行学前和学后调研,并对部分数学教师进行访谈,通过以上分析和梳理,确定单元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及时调整学习路径,实现结构化教学。依据课标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在大观念的指引下,立足知识的本质,对课时进行合理划分,聚焦核心任务。最后围绕种子课阐释具体的实施思路,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发芽。
第二组选择的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吴杨老师带来了单元核心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无生上课。吴老师以真实情境玻璃扶梯导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生交流,共同验证计算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剪、拼,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动手操作,将未知转化成已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将平行四边形拉、拽成长方形,在对“拉、拽成长方形的面积后为何与原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同”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后,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理解,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解媛媛老师大单元说课的主题是《抓本质,找联系,促空间观念培养》。解老师从单元主题分析、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单元规划思路以及核心课时教学五个角度进行阐述。课标指出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教材中这一单元重视直观操作;重视学生探究过程,培养推理能力;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接着利用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困惑。联结核心素养及关键问题,从迁移、理解、智能、情感四个维度来设计单元目标,并确定单元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单元进行了单元整合,设置起始课图形的拼组,增设了单独一课图形的联系,依托单元核心课来阐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四组选择的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陶德翠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单元拓展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无生上课。陶老师先出示正方体,让学生结合正方体谈谈已有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借助希沃课件演示,再层层递进,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正方体的个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个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了每条棱平均分成份数与小正方体、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字母概括性地表示出规律。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合肥市园上园小学喻岗分校孙菊芬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说课的主题为《操作助想象,表达助思维,培育空间观念》。首先,孙老师对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空间观念进行课标解读。对教材进行分析,从变中发现不变,关注元素与元素、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接着对学生进行学习前测,精准定位单元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理解、迁移和情感目标。为实现单元学习目标,加强想象、操作、猜想、验证与表达等数学活动,并在实际教学中搭建、围粘、展折以及切堆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研究计划交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马璇(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四位组长围绕研究主题、研究方式、预期成效、聚焦课题引领以及预计展示时间五个方面,依次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四位组长关注在大单元的整体教学的背景下,课例研究如何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直观形象展示这一领域知识,凸显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有效迁移,让知识更有生发力。
专家引领:成果显著,眼前一亮
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铮高度赞赏工作室在大单元教学上取得的成效。三个单元的无生上课和大单元说课围绕课题,聚焦“图形与几何”,关注技术深度融合,充分肯定工作室一直在做真思考,真研究。
首先,《垂线与平行线》单元种子课《认识射线、直线以及两条线的位置关系》的无生上课,沿着严谨的逻辑线,诠释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建构良性的认知结构。同时建议在“线”与“线”的运动过程中慢下来,关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意会位置关系的复杂性,为后面认识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提供认知需求。
其次,《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核心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教师借助几何画板直观化,发挥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准确把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提议吴老师在问“面积有没有变?”、“什么时间最大,什么时间最小时?”时,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以及建议工作室的老师尝试以梯形的面积为切口进行研究,打通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良性的认知结构。
最后,《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拓展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结合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用提炼性的语言总结发现,学生体会到化繁为简的必要性。建议陶老师在呈现最后的表格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走去,在学生发现都是12的倍数后,追问“到底是几倍”,以期更好地引导学生循着自身认知顺序,发现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
名师总结:研精覃思,笃行践远
首先,马璇(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马璇表示这次线下研讨活动充实高效,收获满满,是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检验。以课题促专业内涵发展,工作室的老师们进一步梳理了思路,明晰了研究方向。工作室始终紧密围绕“大单元教学”、“技术深度融合”、“图形与几何”来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工作室即将带着老师们的研究成果走进课堂以期探索基于大单元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实施路径。相信在这种充满研究热情、向上向好的氛围滋养下,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其次,马璇简明扼要地布置工作室接下来的活动任务。最后,马璇向工作室成员赠送书籍。
图丨文: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