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七(1)班学生在班主任闫慧老师的带领下,将思政课堂“搬到”了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充分运用了馆内丰富的资源开展了“移动课堂”现场教学,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活动。
纪念馆的讲解员为二中的学生们讲述了农村包产到户改革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小井庄包产到户责任制从提出到发展的过程,感受到其“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校长陈姝表示,开展此类主题活动的意义在于以活动推动工作、提升治理效能,以活动锻炼队伍、凝心聚力。在活动实施要注意三点:一是仪式感不等于形式化,仪式感是为了激发积极性,正式彰显郑重、尊重,形式化就落入了摆拍和走过场的窠臼;二是围绕学校办学方向进行,要有实际意义,不求全面,激发一个点,以点带面,持续影响,效果就出来了;三是复盘必要且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新的共识,增强队伍的内驱力,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有个清晰明确的指向。
用好移动课堂这个主题,让同学们最大化地参与到课堂的构建中来,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思政教育的别样魅力。基于此,学校到小井庄开展移动思政课,旨在通过情境体验式的参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思政课直抵学生的心灵。
撰稿 | 蔡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