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名校风采 > 正文

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开展“测量知多少”活动

测量就是就是把一个待测定的量与一个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测量长度、重量、大小,而这些用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也有所不同。

木工坊游戏时,霖霖用直尺测量木板的长度,边测量嘴巴边嘀咕着一串数字......

最近,总听见班级小朋友们讨论关于测量的话题。测量是大班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大一班开展了“测量知多少”活动。

“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量身高。”

“测量就是量东西的长短。”

“量体重。”

“体温也是测量。”

测量工具有哪些

教师提供幼儿多种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作为量具,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和感知。活动室的桌椅、水杯柜等,都可以启发幼儿用各种工具尝试进行自然测量。同时,教师也要启发幼儿注意比较不同的量具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测量工具?”

“尺子、卷尺、皮尺。。”

“电子体温计。”

“体重秤。”

测量知多少——身体篇

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测量和测量工具之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来量量身高吧!”于是班级掀起了一场身高大测量“风波”。

糖豆:“老师,我150,对吗?”

韩老师:“我来验证一下,好像是131厘米。”

问题:怎样测量身高更准确?

茉莉:“被量身高时要站直,不能低着头,也不能抬头。”

霖霖:“皮尺要放在脚底的位置,量的时候要拉直,不能弯曲。”

小七:“量身高的小朋友可以用手按在被量小朋友的头顶,再看皮尺上的数字,就会更准确。”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测量概念发展水平来看,提供幼儿理解测量概念的情境和背景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测量问题和测量情景,在幼儿尝试测量和运用测量的过程中去发现、感知、理解和提升。

测量知多少——物体篇

小乔:“快看!玩具框的长度是30。”

思成:“哇,真的耶!快来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昕妍:“铅笔的长度是17。”

在测量完身体后,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测量——测物体。

糖糖:“那我们来量一量这个黑板的长度。”

耀耀:“尺子好像有点短。”

糖糖:“有办法了!我们试一下一段接着一段量?”

糖豆:“先量第一段,再量第二段。加起来的结果,就是黑板的长度了。”

问题:为什么尺子量出来的不准确?

糖豆:“我知道了!我们分段量,如果交接不准确的话,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错误。”

耀耀:“那我们分段测量的时候,先量第一段,量完后做标记,再接着上一段继续测量。”

玥祺:“在测量时,还不能重叠,如果重叠了就会多量。”

《指南》中指出,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记录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测量中,幼儿学会了运用首尾相连、不间断、不重叠的测量技能,知道要先确定起点线才能开始进行测量,并且能够记录下测量结果。

幼儿对量的认识往往要晚于对数的认识,幼儿对于测量的方法较难掌握,尤其是测量的始端、终点、移动及其记号以及测量出的结果,最后重复测量加以验证等。因此,教师在有关测量活动的进行中,应当对关键性的技能进行一定的重点演示和讲解,让幼儿明白测量的步骤和技能。

幼儿关于测量往往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这反映了幼儿数学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抽象性水平。教师若纯粹的教幼儿练习测量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幼儿充分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测量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才能帮助幼儿从模糊不正确的游戏性测量中慢慢走向较清晰而准确的自然测量,获得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测量经验需要幼儿反复操作、持续探究才能掌握,“测量知多少”还在继续,幼儿还在持续探索......

摄影及撰稿:韩晨曦

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2639900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