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要素,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同题异构 拉开“思政节”帷幕
2月17日,合肥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研讨暨合肥市陈姝教育名师工作室二月主题活动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安徽中医药大学周娟博士、合肥一六八中学管华荣老师和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黄妍老师分别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同题异构,随后江苏省昆山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洪敏老师、合肥市教科院侯新旺老师、肥西县思政教研员胡育红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并就一体化建设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各地的工作经验,活动最后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刘新跃、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有浩、肥西县教体局领导姚中华分别就本次研讨活动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次活动拉开了学校“思政节”的帷幕。
高校共建 引领前进方向
3月22日上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暨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主题研讨活动在二中举行。安徽大学教务处长李学俊,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潘金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光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娜,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润青,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教师代表,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成员校思政教师代表和合肥市陈姝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等参加活动。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与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校长陈姝在合作共建协议书上签字。李学俊、潘金刚、胡光喜、杨娜共同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课程思政 各学科同向同行
二中引导各学科充分挖掘学科思政教育元素,全学科育人,形成协同效应。思政组黄妍老师和音乐组张婷婷老师跨学科开设《旋律中的思政》,将思政教育引入音乐课堂,学生在音乐中凝心聚力、升华情感,在红色经典旋律里感受中国自信;英语组经美老师在英语课上的思政教育,不仅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还在课堂教学环节逐渐渗透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既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又凸显学科育人功能;姚乘月老师开展思政主题班会,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思政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移动”思政课 家校社协同育人
为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学校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更加多样的场景中。3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二中举行了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生们诵读雷锋家书,重温雷锋事迹;走进社区,参加劳动实践,身体力行做热爱劳动的“小雷锋”。
在迎接第四十五个植树节时,二中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的护绿意识,在校园内开展植树节系列活动。我校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们对校园内新栽种的苗木,进行扶直、培土、浇水,并对校园树木进行了认养。此外,同学们还在校园内开展有关植树节知识的讲解宣传,以此提高师生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月25日,七(1)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闫慧老师的带领下,将思政课堂“搬到”了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充分运用馆内丰富的资源开展了“移动课堂”现场教学,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活动。
阵地思政课 长效常态化育人
学校利用班团社团时间开展思政教育;广播站 开设“思政五分钟”栏目, 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12:20开播,传递青春正能量;将学科小课堂与网络云课堂相结合,借 “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网络平台长效常态发挥阵地思政课作用。学校针对学生们的学情,精心编排了心理桌面课间操,将心育与德育相融合,深耕育人之本,提升育心品质,既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打造,又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亲亲派河”悦读坊定期开展生生、师生、亲子、家校社阅读活动,大家在书籍中沉浸下来,获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吸纳和融化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让学习和研究走得更远。
“青年者,国之魂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积极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挖学校思政资源,把思政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融合,让“大思政”教育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从入耳到入心,全方位与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意识紧密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打造育人共同体,达到意识认同、守正创新、全面育人的教育效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