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那应该是让我们成为一道光,让别人感受到温暖吧!滋养、建构、愉悦,感恩在生命中出现的所有偶然和必然。
杨莉莉1998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誉。
在工作中,她一直牢记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坚定师德、育人无痕。自踏上了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时起,杨莉莉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从工作第一天,她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25年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资料信息,都能一一查询,一有空就下载下来看,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就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倾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素养熏染、爱心导航。25年的不断摸索中,杨莉莉认识到优秀教师应有健康、自我实现、探究文献的意识,从名人格局中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熏染学生的人格。回首每个三年的心路历程,生命中究竟留下些什么时,她无限感慨:集体的印记是师生三年合作而产生的,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成为不平凡的人。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彰显出无尽的教育魅力,那种情怀、那份思辨,让人由衷赞叹。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她都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杨莉莉始终坚信:“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生学习的希望。
潜心教研、务实发声。面对教育新的变革与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更需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和教育策略,杨莉莉有一种靠精神上的理解获取人生幸福的智慧与能力,她总说自己要做一个“三生有幸”(生存的能力、生活的智慧、生命的尊严)的人。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空想也好,虚声也罢,说得天花乱坠到头也只是一场空,把身边的事、日常的事做到位、做踏实,才是应有的态度。杨莉莉带着教育者的情怀,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研究进取的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做好新时代的答卷!
纵然无法阻止那落叶的凋零,纵然无法逃离岁月的轨道,她依然守住心中不变的梦想,依然在漫漫岁月里尽量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种子发芽,让爱在教学里启航!正所谓“师”你温情,守你一生!
付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