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棉花”,你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躺在草原上的悠闲羊群、长白山的白雪、故乡与母亲……在这场诗会上,许多“小诗人”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12月5日,安庆市评论家协会主席苍耳、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沙马、安庆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余琳芳做客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教学楼208教室“诗人面对面”活动,以“如何把好的语言带进诗歌”为主题向现场60余名学生进行分享。人文学院教授江飞、陈宗俊参加活动。
如何让诗“学会”言语?如何让诗歌中的事物获得气息、生命与灵魂?如何用诗性的语言去描写事物?苍耳、沙马与余琳芳围绕诗歌的语言修炼从不同维度阐释主题,并援引自己的作品作为例展开深度剖析,营造出一个诗意世界。活动中,专家们畅谈创作时的种种趣事,以及对日常现象的观察体会和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在场师生展开一场丰富深入的文学对谈。
“棉花是阳光下流淌的白色河流。”在互动环节,余琳芳以“棉”为题,邀请在场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5)班的薛正阳给出的这一答案令台上作家与周围学生纷纷直呼“太形象了”。“我坚持文学创作已经有三年了,有时候也会从一件事物出发琢磨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现。”薛正阳表示,因为多年的沉淀积累,在听到“棉”字的瞬间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棉浪滚滚的画面。
诗会上的经验分享一结束,在场不少学生便“诗兴大发”,现场创作诗歌并向名家请教点评。“如何减少诗歌的‘遮蔽性’”“怎样保持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如何将这一句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提问环节中,“小诗人”们与作家近距离交谈、学习作诗技巧。
“陈宗俊老师对我的诗歌进行了点评,他对我诗歌中运用到的矛盾手法十分肯定,并向我列出一些诗句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在经过点评后,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1)班的孙沁薇表示她有了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作为校园中的“老牌“社团,白鲸文学社自创立起便一直受到苍耳与沙马的关注。“我们能走到现在,除了同学们对创作的热爱,也有苍耳老师与沙马老师的支持与关心,他们对于白鲸文学社就像是‘老父亲’一样的存在。”白鲸文学社社长汉语言文学(2)班的王滢婷提到,尽管前来的作家日程繁忙,但他们还是特意抽身前来与同学探讨诗作。
“要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机会,要敢于写身边的事物。”沙马希望学生们能通过此次诗会将现实生活上升成诗意境界,在卑微的事物中倾注伟大的思想,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不平凡的诗句。“一些‘小诗人’也给我的创作带来许多灵感,我从中受益很多!” (学生记者 权琪 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