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着战疫责任
2022年4月末,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汹涌而至,给利辛这座小城按下了暂停键。老师们的课堂迅速由教室转战云端,开启了线上教学。利辛中学的杜阿慧老师被隔离在农村老家,网络信号不好,给网上授课带来了极大困难。她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白天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学习内容,积极学习掌握线上授课技术,利用晚上网络通畅时加班加点进行录课,经常工作到凌晨。学生反馈的笔记和作业,她利用微信群、小程序第一时间进行检阅,或批注,或留言,或视频,一丝不苟地和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及时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尽最大努力保证孩子们的正常学习。
对于隔离区的孩子,杜老师担心他们会出现焦虑情绪,又化身心灵顾问,一次次地向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普及相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守住心理“绿码”。
除了督促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杜老师更加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她在线监督孩子们进行适当的室内体育活动,用爱和责任为孩子们搭建起了一座心灵桥梁,在线传递着温暖与关爱。
用温度诠释着战疫精神
得知一位学生在做作业时因不愿抄题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解除隔离后,杜老师第一时间将搜集好的电子版作业打印成册,送到了学生的家中,解决了学生的作业问题。
由于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没有智能手机,线上学习受到阻碍,杜老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便挤出时间把孩子们集中在自己家中给孩子们上课、辅导作业。
用奉献诠释着战疫担当
“志”在心中,“愿”在行动。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化身“大白”,采集数据,核对信息,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助力战疫。隔离前夕,得知采集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紧张,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让大白们疲惫不堪,杜老师第一时间要求加入志愿者行列,成为志愿者后,她认真学习核酸检测操作程序,很快就熟悉了业务知识。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20多度的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有时中午都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也不能休息,但是杜老师从没叫过苦,喊过累,给老师们树立了榜样,在她的带动下,很多老师相继加入志愿者行列。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杜老师用实际行动、用温度、用奉献诠释着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师者责任。
(黄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