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海恒一家人”社会救助——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铺就成长之路

周一,本该是孩子一周学校学习生活愉快开始的一天,家住福禄园小区的小英(化名)妈妈却倍感惆怅,“孩子被学校劝退了这可怎么办?”

2022年10月11日,合肥海恒社区“海恒一家人”社会救助项目的专职社工在开展关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定期入户回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小英目前的就学情况,针对小英、小英家庭现阶段的需求开展评估、提供救助帮扶。

案例背景            

小英今年17岁,患有智力四级残疾,一家五口人同住,父亲患有多重残疾,母亲患有肢体残疾、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已享受国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也一直备受海恒社区的关注。

近期,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小英因发生过攻击自己的行为,学校与监护人沟通将其劝退,担心这一变化会为孩子造成困扰,了解情况后,社工积极介入,从需求评估、促进社交融合、提供就学指导等多个方面,开展个案服务。

入户走访:走近服务对象 合理评估需求          

社工前往案主小英家中,与监护对象深入地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了服务对象小英目前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对服务对象目前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初步的评估。

个人情况:案主小英因为第一次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不适应住校生活,造成自我焦虑,发生自我攻击行为。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在跟家长深入沟通交流之后安排劝退。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学业情况关系到未来的成长发展,通过了解服务对象身体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兴趣爱好、以及此次在学校矛盾爆发缘由,对服务对象的成长、心理和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评估,计划通过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方面,有区别、有侧重、有针对性地为小英开展帮扶。

家庭情况:社工一方面了解小英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评估服务对象的生活及教育条件,监护人的教育理念;一方面了解小英的家庭关系情况,评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在持续走访过程中观察到家庭成员对小英的溺爱造成小英过分依赖家长;小英在家中与父亲交流比较少,造成父女关系不是很融洽。家庭支持是个案能够持续推进的重要因素,基于目前走访中家庭表现的需求情况,社工计划通过家庭亲子教育、监护人教育模式调整等角度为案主家庭开展服务。

专项服务:多维度为其解决现阶段困扰          

建立信任关系:社工通过家庭走访与小英确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后,以倾听、关切的态度切入话题,以减轻小英焦虑、不安的情绪,给她们带来心灵上的温暖。从小英的一些日常学习兴趣爱好,从这一连串的基本问题的引导中,通过真诚、接纳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信任感。通过轻松愉悦的会面,为后续的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服务对象也期待后续的服务。

开展手工活动:社工在跟小英前期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小英对手工表现出极大兴趣,2022年10月18日,社工来到救助对象小英家,教会小英编织彩虹发圈;2022年11月8日,社工再次前往小英家中,指导小英成功做出了6个发夹,并开心地为奶奶佩戴发夹,通过手工活动提升小英的动手能力,培养小英的耐心。

就学建议:针对小英现阶段的就学情况,结合小英的兴趣爱好,社工通过收集周边学校信息以及入学条件,为小英的母亲、奶奶提供入学建议。

圆梦心愿:在服务期间,社工通过链接辖区爱心企业为服务对象送去书包、文具等心愿物资,圆小英的微小心愿,让小英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社会融入:在取得小英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社工带领小英走访辖区三无老人王爷爷,为王爷爷测量血压,并根据王爷爷的要求,帮助王爷爷下载手机录音软件并教会王爷爷使用该软件。小英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走出了家门,发现了社区的温暖,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为小英构建了社会融入支持。

专业反思:家庭支持角度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从个案中的经验发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个案服务不仅要关注儿童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社工与案主及案主家庭建立起良好社会关系,使对方产生信任感,这样社工才能了解到案主的动态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案主。从家庭视角展开服务,将家庭的正向功能整合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使其成为个案服务最有效的资源。此外,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及“服务整合者”的角色,要善于链接及整合服务对象周边资源,为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王琴  韩玲娟)

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2639900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