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下发了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上到下迅速行动,加强学习,抓好落实。两个月已过,如何落实,如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如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再思考“双减”政策,切实抓好落实。
“负担”一词有“背负肩担”之意,作为学习者,从认知方面来看,作业的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不言而喻,作为学生,在“中、高考”机制下,作业训练的量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通过完善的教学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必须的。这样说,只要是学生,作业的负担还是存在的,也必须要有完成的责任。
“双减”政策中的“负担”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减轻“机械、重复、体罚式、家长式……”的低效、不合理的作业。既要控制“作业总量”又要“提高作业质量”,也就是说,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我们教师对作业设计慎之又慎,通过分析学情、教情设计作业,既要巩固学习者所学,又要使“学困生”学足,同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好。不是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作业,没有“必做”和“选做”,没有“分层次”,没有“个性化”,没有“拓展性”。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质上是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主要是学科培训负担,实行“超前讲”、“超纲讲”、“反复讲”、“反复练”、“反复模”,以“提分”为最终目的,使学习者失去学习兴趣,失去思维活力。培训机构削弱了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功能,贩卖教育“焦虑”,破坏了教育生态。所以“学科培训”机构要整顿,“非学科培训”机构要整合。发挥好“校外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要求,而不是满足对“分数”的追求。
“双减”政策出台,作为学校我们该如何做,第一、认真学习文件,理解政策要义。减轻作业负担,不是不要负担,是不要没有质量的负担,是不要“不科学、不合理”的负担。是不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负担。不要简单等同“不要作业”和“减少作业”。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不是完全取消,而是要规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发挥其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结合实际,抓好政策落实。“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如何落实“双减”政策,一方面看学校和教师,学校发挥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落实教学常规,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要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强化作业设计,发挥学科组作用,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通过班主任协调,控制作业的总量,依靠家长,控制书面作业完成的时间。实施课后服务,让作业在校内得以完成,并获得作业辅导,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作业拓展,满足“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看政府,政府要统筹、系统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科培训要加强监管,对非学科培训要加强引导,真正发挥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同时政府加强学校课后服务投入,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开展课后服务和课后托管,和“校外非学科培训”形成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育是百年的事业,是阳光的的事业,需要教育人坚守教育初心。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教育人担当育人使命。
(陈良俊 合肥市陈良俊乡村名校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