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双减”政策,直面当前义务教育的顽疾,正视学校教育的问题,将从根本上逐步解决教育难题,化解百姓焦虑,重塑教育生态。基于此,霍山二中立足学校教学实情和学生学习现状,重视问题存量,紧紧抓住作业设计与管理关键点不放松,力求破解“减轻过重作业负担”难题,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一、明确作业总量,实行管理规范化。
出台《霍山二中作业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教务处、年级部和班主任,统筹协调各年级、各班级和各学科,统一、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确定作业内容形式;明确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 90分钟;不得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 更不得通过手机给家长布置作业。从源头上控制作业总“量”,确保作业时长,实质性减轻作业负担。
二、强化集体备课,加强作业研备制度化。
出台《霍山二中作业设计研备制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提出下周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讨论、形成重难点突破办法;根据作业的问题导向,备课组集体研讨作业的内容、数量和要求,最终确定下周作业布置计划和设计方案,真正落实作业研备制度。
三、优化作业设计,确保作业量化质化。
探索、形成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三三二”模式,即固定 “三个种类作业”:课后作业(基础)、基础训练(基础) 和原创作业(拓展);确定“三个时段作业”:日常作业、周末作业和假日作业;形成“两个层次作业”:必做题(基础)、选做题(拓展)。从种类、时段和层次等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进而保证作业有“量”训练、有“质”提升、有“效”进行。
四、细化管理流程,强化作业监管日常化。
出台《霍山二中学科作业公示制度》,制定统一制式 作业单,由班级作业管理员填写后交由班主任审核,审核 通过后在年级部备案,然后在班级“作业公示栏”内,将当天作业进行公示。这样就实现按照既定要求规范了作业的量与质,统一了作业进度;也避免了有的老师另行为学生“开小灶”,增添作业数量,提高作业难度,增加学业负担。
五、课前检查作业,确保问题反馈及时化。
学生每天早晨上课前必须交作业,课代表及时报送作业给学科老师。“必做作业”需全批全改,“选做作业”可采用抽批、互批等多种形式进行批阅,有针对地进行面批。作业批改后,要求老师分类梳理出作业问题,及时指导相关学生订正作业,打通学生疑难环节,让作业不留问题。
六、注重科学评价,力求作业辅导精细化。
出台《霍山二中作业评价要求》,要求对学生作业做等级评定,实行无分数等级制评价;要求教师的评语字迹要清晰,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和鼓励性;力戒作业评语粗暴,伤害学生自尊,从而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出台《霍山二中作业批改要求》,要求老师针对作业批改获得的信息,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的形成情况,进而调整教师教学的改进方向。学校延时服务采取“教师变辅师”的管理模式,辅导老师监督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当面答疑辅导,争取做到不带疑难作业回家,真正实现课后服务的本意初衷,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有效化解家长的焦虑。
七、调整作业内容,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
学校不仅重视学科书面作业,还强调实践类作业,布置诸如小实验、跳绳、绘画、演讲、手抄报以及家务劳动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变,愉悦了学生身心,变相减轻了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霍山二中全体教师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思考、反思与总结,力求深刻领悟“双减”内涵,深度推进“双减”举措,尝试形成研备—设计—布置—审核—公示—批改—评讲作业的作业设计与管理新模式,抓本质、抓源头,减真负、真减负,提质量、提实效,确保“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