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校园黄梅尽绽放 助力“双减”吐芬芳 —— 怀宁县振宁小学开展黄梅戏特色社团活动

“好一群鲜丽的小仙女啊!”“哎呀呀,分不清哪个是我家娃了……”随着舞台的序幕徐徐拉开,家长们抑不住情绪像孩子一般叽叽喳喳起来,原来这是怀宁县振宁小学“双减”特色社团在汇报演出呢!            

舞台上,小“仙女们”手持团扇,身着粉色戏衣,伴随着老师婉转动人的唱腔,将聪明善良的女状元演绎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台下观众的啧啧称赞。            

桃花一样的戏衣,芙蓉如面的娇容,香甜醇正的唱腔,在校园掀起阵阵学唱黄梅的热潮。你看——博之桥上、书香长廊、绿茵场,总会传来“郎对花姐对花......”的唱腔,她们神采飞扬地晃动着状元帽,陶醉在“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啊......”的剧情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戏曲艺术四功五法练就的难度。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进行练习。每到活动日,孩子们早早来到黄梅戏教室等候老师。从花腔小调到平词三行火攻,几年下来,孩子们才有这“唱、念、做、打”,有模有样。            

怀宁,是中国戏曲之乡,“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早已名声远扬。乡音本是黄梅调,黄梅戏的发声和咬字,孩子们早已耳濡目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近几年的黄梅戏进校园,戏乡的伢子更是自豪和幸运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乡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邀请县剧团专家老师走进校园指导,手把手、一字一句口口相传,挑选本校最有实力的音乐老师学习任教。六一和元旦两场大型汇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胆识和勇气,更是使本土传统文化得到完美的演绎。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髓,必须薪火相传。其传承和发扬全靠这些热爱戏曲的孩子们,因此黄梅戏必须从戏乡的孩子们抓起!            

振宁小学的社团老师都不是专门从事戏曲的工作者,没有戏曲基本功,她们怀揣满腔热忱,以一颗奉献之心,边学边教,与孩子们在一起,她们亦生亦友, 学习着,并快乐着。            

(江小三   汪 敏   郑寒芳)            

责任编辑:李奇志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