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已落地半年有余,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课该担负起何种职责?如何让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融合?带着这些问题,金江实验学校艺体组的体育教师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如何应对“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解决方案: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上好体育课。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如此。学校体育工作要把握新时期学生体育的诉求多样化的特点,设置更多教学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着重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加快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更好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应该担负起何种职责?
解决方案:培养和锻炼学生基本运功能力,帮助学生在力量、耐力、灵敏等多方面快速发展,既是对身体素质最好最直接的锻炼,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而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最应该提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更加高效完成体育教育目标中促使学生掌握1到2项运动技能的关键。基本素质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技术,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快速形成,并使其在竞赛中更具有竞争力。
如何让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融合?
解决方案:体育课的效果大体分为四个层次:汗出来(充分运动)→笑出来(愉悦身心)→叫起来(精彩美妙)→哭起来(心灵震撼);这四种效果的递进,其实就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融合。体育学科育人既注重身体,更注重内在。体育的功能从来都不止是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是对人心理、意志品质、生活方式、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的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担负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的任务,同时要加强学生内在素质的教育和引导。要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勇于拼搏,不怕失败。要培养学生体坚定的意志品质,学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意义,学会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事物,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家还讨论了阳光课间的组织实施、九年级体育训练等工作。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谋划了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思路,对“双减”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对如何上好体育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将趁势而上,为学生上好每堂体育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