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育新学子的快乐“加减法” ——合肥市育新小学新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小记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宁静的育新小学校园内忙碌起来,学校每周的“5+2”课后服务自然衔接而上。低年级参加托管班的学生有序整队到指定班级集合参加托管;中高年级学生稍事休息,准备好作业,等待老师的到来。参加社团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的孩子们则迅速整理好书包,兴高采烈地赶往活动地点。本学期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第二个学期,学校继续落实“双减”以及“提高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的文件精神,创造环境让育新学子感受他们的快乐“加减法”。

“加法”:个性化课程增加门类,选择更多了

本学期学校细致总结学年第一学期在开展课后服务的工作中的经验,结合学生“双减”主题座谈会上了解到的情况,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课程的普及面与覆盖面。一方面继续增设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扩大热门课程的招生面,增加活动名额。如学生喜欢的篮球、足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类课程,科学实验、泥塑、创意美术等手工类课程,素描、卡漫、彩铅等艺术类课程。据此,开学前除了安排老生的单独报名时间外,新生也在2月14日和16日单独开设了报名和补报名时间,充分给新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和时间。

增加课程科目、增加学生参与名额,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加”法的快乐。四(7)班马梓峻同学在采访中开心地表示在托管班中可以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还报名参加上了自己喜欢的趣味编程课程,课外学习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敏捷。回家后除了自行复习晚上还有了可以打篮球锻炼的闲暇时间。

新学期学校课后服务开设的62门社团和个性化课程自2月21日陆续启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

“减法”:作业减量不减质,活动的时间更多了

学校教师在领会“双减”政策的精髓要义后,在教学上着重加强单元整体备课以及优化作业设计上,力求做到“减负提质”。学生整体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机械重复的作业明显减少。参加课后服务的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可以接受老师的阅读、写字姿势、手工、绘画等方面的指导。三至六年级托管学生则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完成每天的课后作业,并在出现疑难问题时随时寻求老师的解惑与指导,在校托管时间即完成书面作业。减负后盈余出来的时间他们可以阅读更多的课外书,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正如一(6)班刘宇瑶同学在接受采访中说:“我在托管班有很多时间老师带着我们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增加了知识面,并且还可以参加每周的科学实验班课程,提高了动手能力。我还参加了乒乓球课程,增强了专注力,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

新学期育新学子就是在课后服务这样的“加”和“减”中形成了快乐良性循环。今后学校将在课后服务中“加”大课程和硬件资源供给,着力“减”负而提质增效,为学校进一步贯彻“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注入动力。(撰稿:张家和)

责任编辑: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