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品德,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对当代青少年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推进非遗进校园,激发广大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展示六安市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成果,6月12日下午,由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六安市文化馆承办的六安市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优秀项目展示活动将在六安市文化馆小剧场拉开帷幕。该项活动列入六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六安市雷锋路小学《香茗润幽幽——茶与校园的故事》和《含彩独青青—竹艺工坊》两个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成果此次活动中进行展示,并纷纷获得好评。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六安市雷锋路小学结合六安瓜片的非遗文化,将非遗传承人顾修莉老师请进校园,并成立了学生茶艺实践工作坊,为学生营造更有氛围的茶文化学习环境,以“茶与校园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寓美育、德育、劳寓为一体的茶文化融课程教学。在展示的过程中,顾老师带着孩子用一首欢快有趣的茶儿歌把人引入茶的世界,学生们从容、自然的茶艺表演让在场的观众赞不绝口。
竹编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富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六安市雷锋路小学于2018年在校内成立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 ——竹艺工坊,形成了以六安竹编为代表的非遗特色校本课程。学校里,有一群热爱非遗的美术教师,在安徽省美术特级教师崔仲琼的带领下,以传承非遗为己任,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组织成立竹编社团。同时还邀请非遗传承人邹红老师担任竹编技法指导和社团顾问,在活动现场,崔仲琼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竹工艺坊的价值理念,学生在非遗文化传承人邹红老师的带领下,与本校的美术老师张倩一起再现双师教学的情景,现场编织出竹篮、六角星、雪花、杯垫、五角球等精致的竹制品,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开花。学校还陆续引入剪纸、扎染、泥塑、等地方非遗项目先后被引入课堂。茶艺、竹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成果广泛推广,将“非遗”项目通过舞台表演艺术向师生展示,把本地“非遗”特色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广大师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培养了一批喜爱“非遗”、热爱“非遗”、掌握“非遗”制作技能的学生。留住了文化根脉,托起了民族未来。(崔仲琼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