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阜阳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组织学生赴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踏红寻志”队第一天参观了金寨县红军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碑等,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色精神。党员在“燎原星火”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计算机学生党支部、信息工程学生党支部、智能科学学生党支部和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同学参加本次活动,团学负责人王毅恒带队。
在学院党委的嘱托下,“踏红寻志”队于6月24日中午从阜阳师范大学奔赴金寨县。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组建了11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四支长征队伍中,有两支队伍与金寨密不可分,其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培养了59位开国将军。
金寨之行的第一站是梅山镇,为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梅山镇建设了金寨红军广场。该广场坐落在梅山老城区,交通方便、环境优雅。主要包括烈士纪念塔、红军纪念堂、红军墓园、革命博物馆、红军村五大部分,由原来的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扩建而成,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A级红色旅游景区。门楣上方“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几个大字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是褒扬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加强党性教育的理想场所。
红军广场依山而建,拾阶而上,每一段台阶的数量各有不同,寓意着金寨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同贡献——59级台阶,寓意着在金寨县诞生的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50级台阶,寓意着被追认的金寨籍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500余位;49级台阶,寓意着金寨县于1949年全境解放;10级台阶,寓意着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青年参军征战,为国捐躯……
在阶梯的尽头,高耸的“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映入眼帘,刘伯承元帅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刻在24米高的纪念塔正面,默默地诉说着大别山老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纪念塔的塔底,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游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为光荣的烈士、为光辉的革命岁月献上花篮。“踏红寻志”队伍中的党员同志们也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牢记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红军烈士墓园位于烈士陵园的西山坡上,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安葬已故老红军和革命烈士近200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英明长存,红军将士奋斗一生,魂归故里。青山埋忠骨,功绩传千秋。同学们缅怀了以洪学智将军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更明白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同学们将永远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争做时代的栋梁!
在参观了金寨县红色之行的第一站红军广场后,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那段红色岁月的艰辛与光辉,更加理解纪念塔上“燎原星火”背后的沉重与不易,纷纷表示,要珍惜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建设航运强国的中流砥柱,让五星红旗永远在灯塔飘扬,让中国走向新时代的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该校师生将前往南溪镇,参观立夏节起义旧址、红二十八军旧址、金寨县希望小学等地,继续红色之行,汲取红色精神。
文字:王毅恒 张乐 图片:踏红寻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