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别称“摇风”或“凉友”。正名实在,别称则很雅。中国扇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小小的扇子除日用外,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因此,中国素有“制扇王国”的雅称。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可见扇子在当时人们的夏日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扇子不仅种类繁多,而扇子和款式也是各呈异彩,极其精巧。
为能够学习到中国扇子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扇子的分类,以及各种扇子的制作方法,暑假期间,合肥六小中铁校区一(2)班中队的火虎小队队员就知扇至美主题项目进行了扇子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学习,也学习了如何制作一把扇子。学习任务下达以后,队员们热情似火,兴趣高涨,对自己能够动手制作扇子非常高兴,在暑假第一次小组会议上热情地讨论着自己的构思和想法。
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扇子的起源和扇子的分类。最早的文字记载,有成于商股之说,今从古籍文献和古画作品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扇子由初始的沿革,演变与完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障日引风的禽羽
羽扇
中国古代常把扇子作为朋友相见的礼品,因“扇”与“善”同音,古代借“扇”寓“善”,以求结交到知心朋友,希望朋友之间的友谊长久圆满。
二、祛暑纳凉的竹编扇
竹编扇
竹编扇的制作工艺及过程最为古老,目前发现的早的中国竹扇是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场一号楚国墓中出土的把战国时代的竹编扇。
三、宫廷权的仪仗扇
仪仗扇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扇子在材料造型、装饰等方亩陆续加入了美感因素,并逐渐被应用到礼节仪仗。唐代甚至制定了皇室使用的规格。如皇帝上朝时,御座的左右两侧,要各留三柄障扇;太皇太后、皇太皇后离宫外出,仪仗队要装备偏扇团和方扇各24柄,在南北朝和隋唐时代石刻、壁画与宋,元,明清以来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仪仗扇的多种图像。
四、情态万千的团扇
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柄不长,多为唐代女性随身佩带,中国团扇一般在扇面画上仕女图。古代团扇的主要形状为:圆形团扇,圆形团扇,长方形团扇,芭蕉式团扇,桐叶式宫扇,椭圆形宫扇。
五、琳琅满目的折扇
折扇,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于明代,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因此,我们的小组成员也分别制作了团扇和折扇。在制作过程中,每个队员都开动脑筋,马力十足,让自己的想法呈现在扇子的上,女队员做了团扇,男队员做了折扇。现在一起来欣赏下我们的作品吧。
扇子作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的扇子已从实用品演变为欣赏品,扇文化的魅力也愈加放大。它不仅体现于人们对扇子的使用,而且更在于对一把扇子的欣赏。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扇除了引风纳凉外,还与社会政治、民俗风习、艺术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成为承载人们观念和情感的载体。
撰稿:崔江华老师 彭安博家长 摄影:小队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