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教育集团当涂路校区七彩中队的队员们在中队辅导员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瑶海图书城,聆听中华非遗蛋雕传承人王健老师讲述蛋雕的奥秘。
主讲人介绍:王剑,蛋壳上的舞者。他供职于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合肥机务段,是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蛋艺术联盟特邀会员,安徽省非遗“庐州蛋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剑多次应邀参展,多次获金、银、铜奖项;2016年赴俄罗斯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2018年应邀参加“安徽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果(高技能人才展区)展等,2019年应邀中央电视台《相聚中国节》节目录制。作品入编《当代安徽书画家暨工艺美术师》典库、《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等。
蛋壳上的万象世界
中国古代对蛋雕就有史书记载,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十分精美。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形成了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庐州蛋雕”,使用极具简单的材料工具,仅为“一枚鸡蛋壳、一把单面剃须刀片 、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通过推、拉、刻、磨、刮的手法纯手工制作,创作出一枚枚美轮美奂的作品。
实践体验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小队员们拿起蛋壳跃跃欲试。几番操作下来,不少队员的蛋壳都碎了。队员们经过亲手体验,深刻意识到了制作蛋雕的不易,蛋壳越小就会越薄,虽然小蛋壳雕刻时间短,但对雕刻的力度要求较高,其次蛋的形状、大小、厚薄程度不同,雕刻的手法和力道也会有所不同,并且要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刻作图,非常容易破裂,所以需要十足的注意力,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
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小队员们并不灰心,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第二个蛋雕似乎就顺利许多了,没一会儿,栩栩动人的蛋雕便出现在了队员们的手中,有的雕刻了自己的姓名,有的雕刻上了可爱的蘑菇,还有的雕刻上了盛开的向日葵……
通过本次体验,队员们对蛋雕这项非遗,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精美的蛋雕作品背后,凝结了手艺人和艺术家多少的心思和心血,薄薄蛋壳上的精雕细琢,或许这就是“匠人之心,寄乎于手”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