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追寻扇文化——合肥市六小中铁一(2)中队火焰小队开展项目化学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扇子不仅是夏日纳凉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典雅与精致的文化内涵,被文人雅士称之为“怀袖雅物”。

为丰富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暑假期间,六小中铁一(2)中队火焰小队就扇子的主题,扇子的发展历程,扇子的制作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让他们得以更好地了解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扇初相识

扇子家族很庞大,各种各样的扇子拥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材质,甚至功能也不尽相同。

追寻“扇文化”

最早的扇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谁发明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让我们走进我国悠久的“扇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起源探究可上溯到远古的禹舜时代,因为在明代,有“舜始造扇”的记载。

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此时,扇子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

汉代,丝织业开始发展,出现了“纨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到了唐朝,用雉毛做的扇子改成了用孔雀毛做。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煽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

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并逐渐延续至今而成为社会主流。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此而繁衍出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折扇扇面书画的历史演变也是丰富多彩。

扇之初制作

经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动手制作一把扇子,那就学以致用,开始行动吧!准备好扇面、颜料等工具,用巧手忙活起来,制作一把独一无二的扇子!制作过程中,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国扇的文化史,随后又对手绘扇子的上色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家长指导并鼓励小朋友大胆配色,一幅扇面、一支画笔,小朋友们认真勾勒专心渲染,在他们的笔下一把把普通的扇子变得富有生命力。现在来欣赏一下大家做的扇子吧!

扇子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喜爱。但是今天扇子彰显地位的作用降低,扇风纳凉的实用性增加了。但是我们回溯历史,仍然可以领略到帝王高官用仪仗出行时的威风气派,文人雅客轻摇折扇时的风流气度,贵妇小姐们举着扇子挡于面前时的娇羞温柔……小小的扇子,承载的是历史的记忆,中国的扇文化还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撰稿:崔江华老师  周芓萱家长

摄影:小队家长

责任编辑: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