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白茶产业促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开展实地调研及座谈学习活动,积极投身茶产业种植和发展,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植保学子,盛夏出征
第一站:宣州区狸桥镇人民政府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团队于6月21日抵达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人民政府,并由“狸桥镇——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暑期实践团队见面会”这一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会议中,狸桥镇镇政府团委书记黄萌,镇组织干事、妇联主席谭静静依次做了欢迎致辞,之后团队成员做了自我介绍并观看了狸桥镇(宣州区经开区)宣传片。通过宣传片,同学们狸桥镇优美的自然环境、蓬勃的发展生机、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矿山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这五大发展优势有了充分认识与了解,并在宣传部负责人的介绍下熟悉了本次白茶产业促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安排。
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乡村,在切实的锻炼中我们不负盛夏韶华。沉甸甸的任务落在肩膀,团队成员紧张中更多的是完美完成实践活动的信心。
实践方知田间事,磨砺才晓植物情
第二站:宣城市恒硕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6月22日上午宣城市恒硕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华荣先生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企业的茶叶种植基地,看到了约一百五十种不同的茶叶品种。同时大家学习到了两种不同的茶叶种植措施。 第一种是茶豆混栽,该方法可以做到茶树幼苗的保温保湿,也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第二种是水茅草混栽,以草治草,水茅草枯萎腐烂之后可以作为茶树的天然氮肥,来滋补茶树。之后同学们前往茶场并了解了茶叶的不同生长阶段,为应对不同的生长阻碍,该生态茶园秉承“以草治草”的生产理念,即宁可有杂草等的出现也不会使用一分一毫除草剂,并使用诱虫板、杀虫灯等非化学农药方法对害虫进行防治,坚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有机茶园。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翻越了小山丘领略了南颐湖的风采,并参观了茶叶生产车间,学习从茶叶晾晒去水到理条回潮风选的全部流程,并认识了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风选箱等相关的生产机器。最后茶园负责人热情地请同学们品尝了闻名遐迩的砾枞白茶,茶汤口感饱满顺滑,口感层次丰富,同时了解到所产白茶的评选和获奖经历以及取得的邮寄茶园认证,健康食品A级证书等多项荣誉。
团队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本次茶叶种植基地之旅。
昆山之湖百余里,处处菡萏发荷花
第三站: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昆山湖度假区
6月22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乡村振兴旅游产业之一的昆山湖度假区。日光下波光粼粼的昆山湖,湖区风光旖旎,透过秀美的荷花,通过城墙长廊,穿过徽派庭院,可谓是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在镇政府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领略了狸桥镇的自然美景以及风土人情,深刻感受到了当地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的发展迅速。同时同学们对当地进行了采风,以用于对当地风景和产业发展的宣传。
天气转凉,同学们便合理利用时间分组走访了本地的茶农、茶叶商户以及群众,对其进行了关于白茶产业促乡村振兴的调查问卷活动,共收集了三十余份答卷。调查结果显示,发现当地茶产业发展前景远大,当地绝大多数人都有饮茶习惯,但也还存在着当地茶叶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对于狸桥镇的茶叶发展等有了较深的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站: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东云村华文家庭农场
6月23日一大早,实践团迎着骄阳、满怀热情地提早出发前往宣城市华文家庭农场,负责人带领团队参观了农场所种植的黄金叶,白茶等茶叶植株。
该有机茶园依旧采用绿色除草灭虫生态理念,使用水茅草混栽,以草治草。同时选用“三位一体”的有机茶园高效益生产方式,即将茶树、红枫树、青梅三者互补为一体进行种植培育,多方面利用土地资源。在向阳面的中央土地上种植有车厘子、蓝莓等果树,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解释说是想通过多方位试种来实验得到合适的果树选择,进而通过果实的售卖来补贴茶叶采摘的人工费用,同时增加农场收益。同学们穿过树林来到山脚,观看了位于农场后方海拔158米的小山上的投资17万的新型农机单轨运输机,这是用来解决因小山陡峭而导致茶叶运输难、上山难的问题,在这其中,也有负责人对靠人力运输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人文考量。随后,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农场另一处假杏子(加应子)树林,在员工热情招待下我们采摘并品尝了原生态绿色无公害的杏子。
同学们在东云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活动总结。通过交流了解到目前东云村茶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果子销售渠道单一,应注重电商平台的开发问题地帮扶解决。服务人民永远是青年一代最紧急的要务,我们作为农大学子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理应铁肩担道义,劲足踏远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五站:宣州区农村农业局专家授课
团队成员于23日下午两点四十到达狸桥镇政府五楼会议室参与学习宣州区农村农业局邓斌专家的授课与交流。在下午的授课中,邓老师首先介绍了安徽各地名茶以及茶园绿色病虫害防空的知识,对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讲解,以及目前狸桥镇茶园遇到的病虫害及各种预防措施,之后介绍了如何做到绿色防控以及宣州区植保站的工作概况,在这些介绍之中,编制适合自己的周年防止历和建立农药专柜在茶园茶叶增产和提高品质的实际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通过本次课程对于未来兴农助农的植保工作生涯与意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共筑中国梦
第六站:宣城市委党校老师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授课
6月24日上午实践团在狸桥镇政府五楼会议室听取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思政课。
来自区党校的陈秋凤老师从乡村振兴概述、狸桥镇“三农实践”交流发言、全面进行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三个层次,以“乡村振兴为什么不叫农村振兴?”这一问题为砖,引出乡村振兴的不同发展历程、不同时代内涵与不同总目标、总要求、总方针这些美玉。陈老师在概述的讲解中特意强调了乡村振兴中“乡”指代的是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三治的理念,即自治、法治、德治。同时同学们也讨论了宣城市“三农”存在的问题,尤其应大力实施郑栅洁书记提出的“两强一增”方针,即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并做到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可精准定制“一人一方案、一户一措施”。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总的架构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农民践行自己的主体地位,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觉醒农民的自我意识,真正将城乡壁垒打破,平衡城乡资源,做好城乡融合。
让青春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收官站:实践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6月24日下午,狸桥镇人民政府于会议室举办了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分享大会。先由团队队长李一璇为过去四天的实践进行总结发言,其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谭同志进行总结与释惑,紧随其后团队成员一一发言,将这些天的所思所想所悟进行分享与交流,之后镇政府组织部负责人谭姐姐对我们的汇报做了总结和解答,狸桥镇团委黄书记也对我们团队本次实践活动的到来表示再次欢迎,期望后续更多有关乡村振兴要务的交流与合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短短四天的时间里,同学们做到了“知行合一”。团队迈向有机茶园,走过家庭农场,转过昆山湖水坝,学习植保病虫害知识,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亦深刻感受到了党建工作在乡村的重要性,好的党支部不仅可以给村民带来先进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给村民们带来新颖的技术和接触政府部门的机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学们在恒硕生态茶园的考察结果以及在狸桥镇街道走访的调查问卷结果。结果显示,恒硕生态茶园是获得国家认证的生态有机茶园,有机茶园在全国的占比只有6.2%。这项荣誉的背后是狸桥卓越的环境保护效果,也是当地村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同学们了解到当地茶农普遍对销路扩展来扩大产业有很大需求。可以通过请专家教授去茶园进行生产指导,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选取最适宜种植的茶叶品种与种植管理技术,减少跟风现象。
投身三农、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出把力,为人民幸福谋福祉,吾辈安农学子定当不负韶华,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硕大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