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望江县文凯学校赴霍山开展研学之旅

8月17日,车外骄阳似火,车内清凉入秋。满载着望江县文凯学校17名教职工带着对霍山县革命老区满心向往的专车驰骋在济广高速上。临行前,学校党支部书记汪毅、校长余海海,殷殷嘱托,满眼期待!“文明出行、安全出行”铭记于心。近三个小时的行程,车子稳稳地停在霍山县佛子岭镇,开启了霍山研学之旅。

游览完久负盛名的佛子岭风景区后,最好的去处便是在旁的“迎驾酒文化博物馆”了。初识博物馆,好似“生疏”。“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至时称衡山国的霍山县。据传,官民到城西槽坊村附近的水陆码头迎接圣驾,选一民间绝色美女捧美酒敬献汉武帝,汉武帝饮后大悦,‘迎驾贡酒’由此得名”。导游说:“博物馆的正门是个酒爵造型的爵门,室内外都具有汉代风格,共设十大展区,以‘迎驾文化’为主线,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酒文化以及迎驾贡酒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文明古国,酒的故乡。五千年历史,酒文化延续到今天,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推杯换盏之间,演绎多少风情。

逛完了“迎驾文化博物馆”便驱车来到迎驾生态洞藏基地——黄岩洞。“天生一个黄岩洞,美酒洞藏在其中”,这是私人藏酒的地方,同时又是迎驾酒的景点,今天有幸得见,甚感不易。洞内中间是两米宽的通道,两边上下摆放的全是大大小小的盛满酒的瓮坛,一只大瓮坛足有两千斤,洞内恒温,愈往里走,酒香愈浓,不胜酒力的人,久闻也会醉,不信,随行就已有人主动退出。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下午5点左右,一行人乘坐游艇,行进在六万情峡景区。“六万情峡”景区位于霍山县落儿岭镇,古称六万晴霞,曾为霍山八景之一。孔雀河里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丝丝凉意沁人心脾,真可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二天,大家来到“水峰塔”。它是剐水水文化展示中心,系迎驾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水文化中心。剐水是迎驾气团的第二大产业。所生产的剐水销往全国。不知道的人觉得不就是雨水吗,其实不然,它是经过几十万亩的毛竹根浸泡过滤沁出来的雨水,“剐水、剐水、剐油之水”。难怪山区的男女身材匀称,几乎没有肥胖,特别是山区的女孩长得水灵,身段十分迷人。“中国好水”优秀水源地,进一步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成果。

大巴车行进在万人厂区,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唯一闻到的只有酒香、酒香。步行在被玻璃分隔的300余台套能化设备,集自动灌装,自动包装,自动码垛于一体的自动生产线“智能化白酒灌装车间”让你目不暇接。据现场导游解析,该灌装车间日产量达80万瓶,年产1.5亿,车间主要灌装迎驾洞酒及金银系列中高端白酒。

来到霍山少不了参观“大别山霍斛文化馆”。霍山石斛药用价值有着被“软黄金”的称谓。馆内重点介绍石斛种类分布、特点,以及霍山石斛的历史与传承。馆内装有一朵300倍的巨型石斛花,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石斛花。大家细品了石斛花泡的石斛花茶。虽是小小的一杯,但是青涩的韵味绵绵不绝。

“造酒不易,制曲为先”。来到了“迎驾槽坊村”。它复原了历史上迎驾槽坊酿造的场所、窖池、器具等。它见证了霍山县悠久的酿酒历史,自明代至今有500多年。今天,槽坊村内还有女工制作酒曲。脚踩制曲,踩曲的工人对体重有要求,以50千克女子为佳,胖子或者瘦子都不行,在踩的过程中脚上沾些许水,踩好的酒曲,要封存三个月,再进行其他工艺。展示了迎驾贡酒传统酿造技术,制作酒曲为先。

生态洞藏之旅最后一站:“迎驾春风研学营地暨霍山县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讲好霍山“红色故事”,推进霍山“绿色发展”,打造高品质“研学旅行地”。为推进“五育”并举,推深做实“双减”,创新了举措,延展了力臂。

两天的旅游很快结束,大家不仅游览了秀美山水,品尝到了百年迎驾,更体会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朱润苟)

责任编辑:校校通新闻报料:0551-65286144   校校通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5G,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