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西津小学师生恪守“养正、博学、健美、和谐”的校训,践行“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以培养尚德、智慧、书香、健美的新时代少年为目标,落实学生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主业职责,为学生生命精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明确全员育人责任
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成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管理队伍。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注重业务培训、交流研讨、外出学习交流;制定考核方案,客观、公正地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制定工作流程,帮助班主任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成立家校协商会,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培训会议,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召开家校协商会议,共商教育事宜;聘请校外辅导员,借助校外资源,拓宽教育平台,家校沟通,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家校携手,共育花开。
二、强化养正教育习惯先行,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持续开展“养正教育,习惯先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宣传发动、班级督促落实、家庭携手巩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表彰,促进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推进学习、实践《西津小学学生校规校纪》,实现高效率的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此来打造西津小学“十道文明风景线”;号召孩子们努力争做西津小学“养正五有好少年”。
三、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创设各种思想品德教育平台,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期初表彰、每月评选、期末评选、活动中表彰各类模范榜样,学习引领。
以少先队“自主管理”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班级组建各种管理、服务小队,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行为习惯、卫生保洁、环境保护、班级劳动、志愿服务等方面学会遵规守纪,服务他人。
每学年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怀;结合中华传统节日、节庆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旗帜鲜明地组织全体同学通过“听、说、读、写、看、唱、演、行、学、赛”十种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创新活动促进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西津小学少先队活动以“养正立德,润泽人生”为主线,以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为载体,从“文明”“健康”“乐学”“感恩”“自信”“创新”这六个点切入,打造品牌活动,以点连线,脉络清晰,提升学校文化底蕴,让每一个给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幸福与成长。每年级固定一个大型特色活动,每月开展一项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创办了“金帆”管乐队、 “火箭”小手球队、“亮剑”小交警队、“小百灵”合唱队、“旋风”足球队、“红领巾”创客队、“养正”箜篌队等德育社团,建立“红领巾邮局”“红领巾气象站”“红领巾环保实践基地”“养正之声电视台”“养正园劳动实践基地”等红领巾基地,搭建起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平台,少先队员们人人可为,大显身手,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升华西小学子的丰富的精神生活。
五、增强德育课程评价实践,推进德育科研创新
学校贯彻“养正教育 习惯先行”的教育措施,积极构建“导向激励”评价体系:以校级“新时代好少年”表彰为学校顶层表彰类别,下设德智体美劳五个表彰版块,作为红领巾奖章争章依据。
系统构建“融合天性、涵养德性、发展个性”的养正育人课程体系,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拓展课程。现已开发并编撰出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实用、有推广价值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1-6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材12册、《“我是生活小主人”劳动实践课程》。
学校重视理论研究,扎实推进德育科研。本学年,该校德育科研课题有宣城市级、宁国市级各一立项。在每一次活动、研讨中,围绕课题目标,分工协作,开展活动。在促进德育工作者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理论水平也得以提高。
六、密切家庭学校社会联系,构建三维德育网络
学校创设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合一”教育模式,始终倡导“以家为本的学校教育”。积极挖掘优质家长教育资源,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建立网络家校联系平台,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和全面发展。结合实际强化同校外、社会联系,在开展德育活动中积极聘请各单位专业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积极打造好校内综合实践教育平台,并延伸至校外。
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立德家访”,打造“红烛先锋——西小教师进千家”大家访品牌;积极联系社会各界为孩子们实践学习开辟绿色通道和实践基地,拓展实施养正教育的思路和途径,不断探索家校社之间合作、融通的方法和途径。
“养正花开墙外香,前路漫漫自芬芳”。未来,宁国市西津小学将继续坚持“养正立德、润泽人生”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厚学、知行合一、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继续跋涉在“立德树人”的教育长河之中,尽情享受教育事业的快乐、幸福与成长!(章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