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下午,“基于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大数据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研讨活动继续在线上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推进深度教学 培育数据意识”。课题组主持人张桂芝、耿晨,课题组全体成员,瑶海区小数骨干联盟成员及近三年入编的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瑶海区教研室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李攀主持。
本次深度教学的课例来自合肥市螺岗小学的彭振宇老师和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张伟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两位作课教师及团队各骋所长,思维碰撞,立足新课标、大单元,探寻深度教学实践。
第一节课,彭振宇老师在课堂上先通过现实情境:公交车的免票规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循善诱,引导孩子理解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再围绕歌唱比赛的成绩统计表,带领学生感受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和平均数的灵敏性这一重点。最后通过一则招聘启事,再次加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第二节课,张伟老师分层次践行深度教学。课程的结尾张老师用两个问题将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加深孩子对于平均数的理解。
两节课后,参会专家及老师结合两节具体课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指导。耿老师首先肯定了彭老师引入抽样调查的教学设计,随后提出:平均数的再认识,到底再认识什么。他从三个版本的教材编排、平均数的本质和意义、学生的认知起点、现下教师教学的误区等四个方面,对两节课例进行评析。他认为平均数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统计量,必须置于统计学角度进行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从算法水平走向概念水平,最终走向统计水平的深度教学。
最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桂芝老师做活动总结。张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都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感受平均数作为统计量的现实意义。
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同教研,共进步。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教研,本次教研,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碰撞与交流,有力地促进了螺小教师的专业成长。
图 文:彭振宇